...

觀在Gordon的年紀看Bud的故事,和在Bud的年紀看Bud的故事一定是不一樣的。

這是個金融故事,看大鳄如何帶最鐘愛的小弟出道;這也是個職場成長的故事,看有腦子的小弟如何選擇自己的人生。

Bud的名字起得好,Bud意為花蕾,半開的花,未長大的葉,Bud彼時20來歲,因為天賦過人聰明有餘,和所有意氣風發的年輕人一樣,激情澎湃躊躇滿志,總覺得自己什麼都能幹,隻要努力幹,什麼都可以。于是我們看到在沒遇到Gordon之前的Bud,努力工作是他的座右銘,那個年代父母灌輸的也是:隻要努力就有出頭的一天。但是Bud很快發現,努力是有天花闆的,然後好像就使不上勁兒了。遇見Gordon是Bud的一場人生機遇,所有走過Bud這個年紀的人都明白,人生總是有那麼寥寥一兩次的人生機會,是為數不多改變命運的時機,是人生從此分叉的時刻,Bud比大多數年輕人都聰明,就像他走進Gordon辦公室之前對自己說的,他立刻就意識到,他走運了。

他走運了,他還抓住了命運,他用他一切的天賦證明了他抓得住也值得擁有,他有能力擁有Gordon教他的一切,他一邊擁有一邊迷惘,在曼哈頓中心的高級公寓,擁抱着心愛的高級女友,Bud卻迷惘了:“這一切屬于我嗎?”然而事情的節奏太快了,雞血的貪欲太上頭了,一切都開始往失控的方向發展,Gordon的一番“貪欲”說,緊緊擒獲了Bud的心,那些奢靡的生活,輕而易舉賺大錢的方式,對從小看着父親一天天辛勤工作賺不了幾個錢的Bud來說,誘惑太大了,他想盡一切辦法想變成Gordon,為什麼不呢,他還這麼年輕,他這麼快就入了門道。

但Bud畢竟不是Gordon,年輕的他還沒有心死。想起了權力遊戲泰溫公爵一邊剝羊皮一邊對小獅子“諄諄教導”時的場景,詹米和Bud很像,雖然也有野心,雄心勃勃,然而畢竟太善良,不夠狠。87年的電影,所以我們看到的結局還是以前的價值觀,拯救了老百姓的少年英雄锒铛入獄,就算錄了幾段老狐狸口吐真言的錄音,也不算什麼真憑實據,就像他自己對好友說的,Gordon整天被調查但也沒什麼真的證據。

入獄前安排了兩人的對峙,Gordon說,不知為何,看Bud像看到了過去的自己,可不是嗎,Gordon是選擇另一條路的Bud,就像一個人的兩個面,他是黑暗面戰勝光明面的那種可能性,他是沒有入獄,任憑貪欲占據了自己,任憑自己變成了冷漠冷血無情無愛隻追求最大利益的資本家,對峙後兩人分道揚镳,就像他們彼此一早就選好的人生之路一樣。

所以問題來了,如果你也曾經有這樣的機會,如果讓你回到Bud的年紀經曆一樣的事,你會怎麼選呢?電影裡看似是有一條道德線在左右觀衆的傾向,但仔細想想,不管怎麼選,如果是合法的情況下,也沒所謂的對錯。社會本就弱肉強食叢林生存,所有的境遇都在于當時的選擇而已,藍星航空也可以選擇不賣或易主,一切也是其管理層的決定,是否真的對股東或員工負責也不得而知,賣給Gordon後的發展會怎樣也不是電影裡三兩句能明晰的。但Bud葬送的,卻是自己的人生之路,是否真的值得,這種消費主義式的美式個人英雄,在現在社會看來,或許也不失為一種不夠慎重的迂腐的選擇了。

但電影是拍的極好的,幾乎沒有廢鏡頭和廢話,台詞、鏡頭、演員的演出、場景等等,都堪稱教科書級别了,尤其是道格拉斯那段在泰達紙業股東大會上鼓舞人心的Greed說,那種遊刃有餘又不失幽默的演講才能,演繹得極富個人魅力,就憑這一點,私以為Bud夭折的太早了,老師的本事還沒學到一二就把老師賣了,這是戲話了。Greed is good。I agree with it。沒有對生活、金錢、愛、知識等等的貪欲,人類何來的進步,何來的今天。查理辛演此片時才22歲,華爾街這個雞血愣頭青時而雞血時而迷惘時而又自傲的樣子演得非常到位,處于20出頭在職場又上升很快的時候,确實是初生牛犢不怕虎。

還挺懷念那時候的自己。

華爾街 (1987)8.21987 / 美國 / 劇情 犯罪 / 奧利佛·斯通 / 查理·辛 邁克爾·道格拉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