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對于舊時的事物并無什麼興趣,偶然看看,也隻不過是看個怪奇,瞧個熱鬧。倒更不用說電影這冷門藝術了,大家隻知道下個月有哪位大明星的片子要上映,一問起上個月有些什麼片子,全都搖頭,那你就更不要指望他們能說出一百年前的片子有哪些了。
恕我跑了題,把電影評論變成了批判文章。
你在看一百年前的片子時,是否時時刻刻提醒自己,這可是古董,是極其珍貴的,是要供在博物館裡的?這萬萬不能,因為你是在看電影,而不是在把玩布滿塵灰的膠卷。依我看,我們應當把自己當作一個百年前的影迷去看片子,這樣才可以認識到電影原本的面目。

好幾年前,那時我還在法租界一家報館做小編輯,整天做着成名夢。一日,一同事問我要不要去看阮玲玉。我其實早聽說了阮玲玉有部片子上映,我卻特意問他,是甚麼片子。他說,叫戀愛與婚姻。我看他根本就是觊觎阮玲玉的美貌罷。我有些瞧他不起的想法,但我自己本來星期六就沒有什麼事情的,就答應了他。于是與他約好星期六晚上在上海大戲院碰面。
戲院裡坐了不少女學生,都在念着金焰的名字,也有幾對男女朋友一起來看的。倒是我們坐在這其中有些尴尬的氛圍。聯華的片子向來受年輕人的歡迎……
……走出戲院,同事問我有何感觸,我隻說阮玲玉的戲總是悲劇,這也許對她的命途不好。
今早驚聞阮去世之訊,一時腦中浮現出阮之媚笑與哭面,我想起「戀愛與義務」中阮玲玉的青春樣貌,然而阮的的确确離我們而去了。我對于之前在報上使阮傷心的文章有些悔過,但是我是絕不會,也不再需要去道歉的,因為大衆不會再在意這些言語而去關注阮玲玉的死了。我或許明天還要寫一篇阮玲玉的挽文,那麼今天就早些睡吧,希望阮女士原諒我而不出現在我的在夢裡罷。

這篇文章摘自我前陣子在一堆舊書裡發現的一疊泛黃的紙頁。其中一些内容已模糊不可見,這位作者的名字也湮沒在曆史的浪潮中,那麼遺失的藝術評論部分就由我這個與他素昧平生的現代人來完成吧。
故事開始于台拉斯脫路(現太原路),片中曰江灣鎮。一位将去上學的青年遇見一位從對門走出的穿着學生服,白絲襪,白色平底鞋的小姐。少男遇少女,必然少不了一段愛情佳話。清風徐徐,吹拂萌動之心。青年李祖義以每日追随楊乃凡為日常事務,卻始終沒有鼓起搭話的勇氣。又一日,楊于上學途中被汽車撞傷,李為其包紮傷口後,二人得以相識,陷入戀愛之中。不料楊老爺為楊安排婚事,楊乃凡嫁為黃大任妻,一對鴛鴦由此被封建包辦婚姻之棍打亂。
五年後,李于上海某公園内垂釣,救一落水小童,竟是楊的孩子,二人又重逢,李又想起楊的少女姿态,想起青春之大好時光。
李祖義受邀前往黃公館,期間,黃先生接一女性“知己”之來電,便留下二人共處。二人親密無間宛如當年,這一切都被奸詐的管家看在眼裡。此後,二人開始了秘密的約會。
一日,李正看一本小說,英雄救美的情節在腦海中上演,他再也不能等了,他便逼迫楊與他私奔,可楊難以舍棄兩個孩子,躊躇不決。趁黃先生不在家,楊最終還是下了抛棄這個無趣家庭的決定,寫下書信,後因與兩兒分别而傷心欲絕,不省人事,終于還是乘上了前往鄉下的汽車。此後養育孩子之義務便落在黃先生身上。
因經濟問題,楊李二人隻得重返上海,李改姓換名後覓得一職業。卻被那管家撞見,過往種種皆為人所知。次日,李即被辭退。為了維持家庭和養育剛出生的女兒平兒,四處奔波後,終于尋得一抄書之工作。每日疲于勞作,夜以繼日,積勞成疾,終于撒手人寰。
楊乃凡再難回黃公館,也回不了自己的家,本打算跳河自盡,卻又挂念孩子,隻得自覓出路。
于是,楊為裁縫十五年,将平兒撫養成人。一日,于報上見二子将表演之消息,甚為歡喜。不曾想,自己竟将為兩孩制作表演服裝。前往黃公館為二人量尺寸,熟悉而陌生,激動且謹慎。與女兒同去看演出,二子登場,欣喜不已,使鄰座之望遠鏡來看。離場後,平兒的同學将其兄克勝介紹給平兒認識,并邀平兒參加晚宴,三人于是離開。楊乃凡獨自去往後門尋二子,思念愈深,愈不可得。
果然,克勝亦與平兒陷入愛情當中。一日,克勝令管家将信與鮮花送往平兒家裡,這管家正是當年令楊乃凡失去丈夫,令平兒失去父親的那位,二人相見即相互認出。于是乎,平兒去尋克勝即被拒之門外,平兒之愛情無疾而終。為女兒前途與幸福之考量,楊最終寫下絕筆,選擇自盡。平兒拿着兩封遺書到黃公館,黃大任不計前嫌,讓三個兒女重聚。

本片改編自波蘭旅華女作家華羅琛夫人(Madame S.Rosen Hoa)的同名暢銷小說,曆史上曾有三個版本,另外兩個分别為胡蝶、高占非主演的改編版本《爸爸愛媽媽》(1929,程步高,明星影片公司)、石英、張揚主演的《戀愛與義務》(1955,屠光啟,邵氏父子公司),二者拷貝皆已失傳。此版《戀愛與義務》(1931,蔔萬蒼,聯華電影公司)也曾一度被認為失傳,直至1990年台灣資料館在烏拉圭華僑教育家李石曾的後人捐贈的影片中驚喜地發現了此片的完整拷貝,經籌資緊急送往意大利博洛尼亞修複室進行修複工作。由于拷貝的基底為硝酸膠片,極易自燃,且後部分膠片劣化嚴重,台灣資料館立即安排了數字化和數位修複工作。在2小時07分左右,膠片出現溶解問題,無法修複,因此對觀看造成了困擾。這麼看來,《戀愛與義務》的數位修複難度極高且意義重大。
此片于1931年上映,此階段,好萊塢影片大量湧入,沖擊着國片業,同時,國内影人亦學習先進技術來與之抗衡(例如本片運用了大量蒙太奇、平移鏡頭以及運用特殊攝影與剪輯技法實現了‘兩個阮玲玉’同框的奇觀)。此前,中國電影經過了探索、嘗新的階段,也結束了以怪力亂神來吸引觀衆的時期,伴随着新思想的萌生,曾參加革命的黎民偉亦将此前成立的民新影片公司并入聯華并與羅明佑共同經營聯華影片公司,以電影啟發民智,弘揚進步思想,為中國電影發展史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接下來,我們談談此片之女主角阮女士。此片中,阮玲玉一人分飾兩角,時間跨度十五年,而阮當時年僅20歲,她将楊乃凡青年與中年的兩種狀态演繹得絲絲入扣,富有戲劇張力,且将楊之女黃冠英注入了新一代的青春氣息,蘊含了對青年一代之期望。在本片中,阮玲玉的超群演技與美麗風采得以展現,在默片時代,她為銀幕前的觀衆帶來的獨具一格的體驗。而現代的觀衆多是為了阮玲玉才看的這部影片,而聽聞阮玲玉大名的多是因為她自殺的悲劇。阮玲玉的悲慘故事大家都已知道,而對于她本人的具體形象卻始終囿于銀幕以及那些真實性存疑的報道。銀幕後,她是阮小玉的母親,一位虔誠的佛教徒(來自費穆的說法),亦是一位受左翼思想影響的新女性。根據聯華同仁回憶,阮玲玉處理官司期間,他們從未有過什麼幫助,因為阮玲玉素來與他們保持着“藝友”而非“朋友”的關系。并且,曾有記者采訪來蘇州拍外景的阮玲玉,記者形容阮玲玉“阮小姐之本來面目,絕非類似銀幕之體态大方,活潑自由。扭扭嫋嫋大有不勝嬌羞之概,阮本廣東産,能說國語,而不常談話……記者問阮小姐對于蘇州之印象如何?阮笑而不答,蓋已雙頰绯紅矣,旋由費導演代為解答”,由此可見,阮可能不擅社交。《聯華畫報》在為阮玲玉撰寫的小傳裡描述阮玲玉“秀麗穎慧、幽娴靜默”,有潔癖,喜歡安靜,為人孝順。幼時家貧,生活清苦,後入影壇,《聯華畫報》這樣描述她主演的影片上映的景象:“倩影所至,室無居人,皆傾城空巷來相瞻仰”,鼎鼎大名更是婦孺皆知,“用其藝而功在社會”。在她死後,殡儀館外列道十餘裡,皆為瞻仰遺容。除此之外,她極愛讀書,這使她因為未受足夠的教育而缺失的知識得到了補充。
阮之最大遺憾莫過于沒有一部有聲片留世,這也許是她國語不好的緣故。1930年代,有聲片發展迅猛,中國亦引進了有聲電影設備,碰巧的是,阮自殺當晚,正是參加了黎民偉為一位從美國遠道而來為聯華安裝有聲片設備的技術人員所舉行的宴會。這也許冥冥之中昭示着阮玲玉隻屬于默片時代,而她一死,中國電影便可以沒有顧慮地進入有聲片時代了。她去世後第二年,由吳永剛(〈神女〉編導)執導,金焰(〈戀愛與義務〉主演)、章志直(〈神女〉主演)主演的聯華公司第一部對白有聲片《浪淘沙》即問世。然而這中國默片的皇後卻留下了中國電影中的第一首電影插曲—《尋兄詞》(1930,電影〈野草閑花〉之插曲,電影拷貝已遺失),這亦是阮留下的唯一聲音,由于唱片磨損,歌中阮玲玉的聲音已不太可辨。隻能希望有更多有關阮玲玉失傳的資料被重新發現,即便希望渺茫。
微風銘記她的微笑,膠片镌刻她的靈魂,久遠的時代為她蒙上了一層紗,這神秘感卻讓傳奇更加傳奇。
願她安息!
2023.11.18
(聲明:正文4、5、6、7、8段為作者杜撰,并非真實資料,其餘引文皆有據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