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了片頭就知道這劇組有點東西啊,每一個畫面都是伏筆線索,老舊小區外牆的水管、窗簾之間的一條縫隙、睡前喝的一杯牛奶、疾馳的警車……每一個鏡頭都對應後續的情節,而且轉場設計巧妙,一看就是用了心的。
佟大為飾演的楊遠一出場的樓梯循環,直接就把觀衆帶入到了懸疑氣氛中,和李晟飾演的陶芳把生活中的那種瑣碎和夫妻間的矛盾表現得很到位,妻子的喋喋不休,丈夫的隐忍克制、出門後站在原地松一口氣的表現,窒息感撲面而來,緊張的夫妻關系也為之後的孩子消失做了鋪墊。陶芳看到小狗shi 體後的崩潰和楊遠吐露孩子病情時的爆發都非常有感染力。
魏晨這次形象改變很大,飾演的袁午頹廢陰郁,看着就吓人,他這條線是最恐怖的,不知道後續原著中的一些恐怖情節能不能拍出來。袁午父親去世時電視裡正在播放大雁,大雁代表思念家鄉、歸鄉,但袁午父親最後卻在異鄉出租房裡去世,不免讓人有些唏噓,這部劇很多鏡頭都有深意,值得品味。
女警張葉在原著中是淩厲果決、有點高冷疏離、同時又很善良有責任心的形象,所以劇中肯定不能有很多大動作和大表情,這一點李斯丹妮演得很到位,很多心理活動都通過眼神及細微表情刻畫出來了,和佟大為的對手戲很自然很精彩,女警步步緊逼,直至把父親逼問得崩潰吐露實情,後續對父親的愧疚、對小女孩完全不一樣的問話方式都讓這個角色更加生動形象。而且張葉警官沒有一句廢話,全是伏筆!302貓眼的臉部特寫鏡頭、突然提到的天氣、感歎房屋幹淨……都與後續線索相對應。
小女孩恩懷獨立懂事得讓人心疼,因為從小缺乏父母關懷,從而向往别人家的溫暖,坐在樓道裡看着别人一家其樂融融,臉上的燈光随着房門的關閉消失,是否也在暗示小女孩内心的波動。“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假如我不曾見過光明”
總結一下,這部劇畫面質感非常好,演員的真實皮膚紋理都一清二楚,陶芳、張葉近乎全素顔出鏡非常貼近生活,原聲台詞加分,鏡頭叙事感、懸疑感很強!情節前後呼應邏輯自洽,非常多的細節和伏筆都感受到了劇組和演員的用心????????,作為觀衆覺得受到了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