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獵》是托馬斯·溫特伯格執導,麥德斯·米科爾森、托瑪斯·博·拉森主演的丹麥電影,上映于2013年(丹麥)。影片講述了作為幼師的盧卡斯被女童克萊爾的一句謊言幾乎毀掉人生的故事。

觀影後給我震撼的主要原因是,假如我在小鎮,恐怕我也是施暴者。

兒童純潔無瑕嗎?

關于兒童會不會撒謊的問題,答案毫無疑問是會的。按下人性本善還是本惡的問題暫且不表,趨利避害一定是人的天性,當孩子有了思想,可以自由活動,這些趨利的行為一定會出現。克萊爾在缺少愛的家庭中長大,當他發現作為幼師的盧卡斯對她比較關心後做出了過于親密的舉動,盧卡斯制止了她,克萊爾卻對此産生一些恨意。于是克萊爾向園長第一次說謊時,添油加醋的引向了性侵。園長請來的心理醫生似乎很想把這件事作為自己的業績,克萊爾本不想再多說,但因為想快點出去玩默認了醫生的添油加醋,這是她第二次說謊。與其說人性本惡,不如說兒童時期不知何為善惡,不知道作惡的後果,需要外界環境加以引導。大家都經曆過童年,恐怕都不敢說自己完全純潔,兒童的生活某種程度上和成人相似,争奪話語權當孩子王,搞小圈子鼓孤立别人等,孩子的話當然不能完全相信。

标簽化

用人性去做判斷其實不需要太複雜,當“幼師”、“離異”、“中年男人”這些克萊爾的标簽加上捕風捉影,添油加醋的流言傳到你的耳朵裡,你會怎麼想?影片中的流言甚至被補充細節到盧卡斯家有他進行犯罪的地下室,并且性侵多名兒童,警察調查後發現并沒有地下室。其實從克萊爾第二次撒謊後盧卡斯的悲劇已經注定了,性侵與否和有沒有地下室在煽風點火的人心裡重要嗎?恐怕不重要,因為“事實”已經在他心裡還原了。當克萊爾承認自己胡說,作為父親的西爾有聽嗎?當法院無罪釋放盧卡斯後,他得到的歧視有減少嗎?所有人都用異樣的眼光打量他,超市員工打罵他,在他被所有人唾棄的時候隻剩下一條狗芬妮,然而芬妮也被殺害。我想,即使一年後,十年後,大家都能以善良之心對待盧卡斯,印象中“性侵兒童”的标簽依然會時不時在腦海裡顯現,讓你不經意間對他區别對待。

...
教堂中,盧卡斯回頭看着克萊爾的父親、自己曾經的好友西爾

鹿與狩獵者

影片最後是深刻揭示主旨的地方,盧卡斯來到森林獵鹿,看到鹿後沒有開槍卻突然被另一顆子彈擦過頭皮,開槍者站在太陽方向,盧卡斯看不清楚。影片的名字叫《狩獵》,因為鎮子上的傳統是成年後就可以擁有自己的獵槍, 我們總是被群體所影響,為自己站在道德制高點上而洋洋得意,伸張着自己代表的正義,讓更多的人去相信自己所相信的,拿着自己的獵槍随意射擊。幸運的是盧卡斯最後依然有他的兒子和教父堅信他的品格,在他最困難的時候選擇相信他。我們每個人既是狩獵者也是鹿,希望大家開槍時慎之又慎,也希望當不幸成為鹿時有人選擇堅信你。

...
站在陽光下開槍的人(們)

你看見是誰開的槍嗎?
我看不見,他在制高點,他在陽光下。

狩獵 (2012)9.12012 / 丹麥 瑞典 / 劇情 / 托馬斯·溫特伯格 / 麥斯·米科爾森 托瑪斯·博·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