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認為非專業的藝術愛好者并不需要抱有搞懂的心态去觀賞一件藝術品,我們需要做的便是體驗,可能很多人在看電影的時候隻顧着去搜集細節,而忘了把握它作為電影的整體,到最後也沒有得到電影帶給我們的樂趣。

正如《一一》中的台詞“電影發明以後,人類的生命,比起以前至少延長了三倍”,《黑眼圈》緩慢的表達方式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現實中極速的生活。我可以說,影片中的種種行為(例如突然的做愛以及李老師飾演的兩個角色的關系)都令我費解,但是我很享受觀賞的過程,油畫般的濾鏡為我展示了一個我從沒到達過的國家,所講述的非法勞工生活也是我從未體驗過的。構圖更是蔡明亮導演的拿手好戲,黃金比例下忽明忽暗的走廊,渲染更為渾濁的氛圍,鏡子的巧妙利用,也似乎在戲谑似真似幻的世界。當然最令我驚喜的是魔幻元素的使用,不同于阿彼察邦導演在生物上對魔幻元素的使用,蔡導将虛幻融入了靜物之中,在本片的表現中是床,結尾之處,主人公三人躺在床上随水流漂走,輕盈又凄美。可能電影學家能從很多細節中領悟種種原理,然而我隻知道這樣的畫面很美,觀看的過程使我愉快。蔡導的《不散》也是如此,我沒有老電影的情懷,但雨夜,冷色調的霓虹燈以及潮濕的建築都打在了我的審美上,令我心曠神怡。

甚至在途中我有幾次差點睡着,因為長鏡頭太安靜,畫面也太暗淡了,但這不就是生活的體現嗎,在觀看的時候,你已經融入了電影中,你成為了一個坐在高樓之中凝視窗外的旁觀者,窺視他人的生活,無聊的時候你會打盹,有趣的時候你會繼續觀看甚至偷笑,沒有人會知道。這種神秘又私人的心理活動或許也是電影帶給我們的意義之一吧。

當然如果刻意追求影片講了什麼,那可能會犧牲我們的觀影樂趣,不過最壞的結局也隻是過度解讀,但這些應該也是導演們所不想看到的。所以看電影是一個輕松的過程,沒有必要逼迫自己,理解不是義務,享受是一種權利。最後我認為“體驗”這類方法也适用于小說,音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