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ILL LIFE,寂靜人生。有時候寂靜比孤獨更能形容一種人生狀态。

從開始就是空曠而精美的構圖:英式建築,空曠安靜的街頭,在整個構圖中顯得格外孤單的主人公。整個色調是偏藍灰的冷色。再者就是為數不多的對話,緩慢的推進節奏,寂靜的感覺容易讓處在爆炸般發展中的社會裡的人難以适應。

...
...

主角的特殊的工作,讓他見到了許多獨居者過世後的結局:或是找不到親人朋友,或是都不願前來逝者的葬禮,最終隻有他這個陌生人前去參加葬禮,甚至是他為那位素未莫面的逝者書寫悼詞。

永遠獨來獨往的主角,一定也在思考着自己的葬禮。他為自己選擇墓地的位置,是在一棵能為前來悼念者乘涼的樹下。

他的最後一項任務,是尋找那位住在自己公寓對面的已經逝去的比利的親人朋友。他不斷掀起窗簾看着對面逝者的房子,他希望在他最後一個任務中,能尋找到關于自己的結局的答案。

...
主人公梅與比利的兩位乞丐朋友坐在一起,三人喝一瓶酒,各自沉默。令人心酸的寂靜。

最後,哪些本來并不來參與比利葬禮的親人朋友,在主人公梅的探訪下,都出現在了比利的葬禮上。

而因意外離開人世的梅的葬禮上,無比寂靜。無人會做着與他之前一樣的事,出席他的葬禮。何等的悲哀。

那棵為前來悼念着乘涼的樹,被砍去葉叢。

唯有他送走的靈魂擺渡他離去。那是最浪漫卻最讓人心酸的一幕。

結局從電影藝術上不落俗套,以一種浪漫理想的手法使得電影相當完滿。但這位善良的人的葬禮寂靜得讓人心痛。即使結局喚起感動,其悲劇色彩更讓我唏噓。

影片中細節非常多,各種主人公對比利模仿對應、對孤獨的極其細緻的多感官描繪、人煙稀少而寂靜的人們,所有一切逐漸描摹出社會中的“無緣者”的面貌。

現實往往比電影比小說更“現實”。千萬孤獨者的結局,或許更是難以想象的寂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