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上書後,嗟歎的是奧色治土地上堆疊的血淚和作者格雷恩挖掘史實的努力。走出影院,感歎的卻是馬丁不及預期的發揮和好故事被浪費的失望。

這段曆史有兩個驚悚點:對于族群,是在“文明”的二十世紀“文明”的美利堅居然發生白人群體對印第安人系統性的謀财害命;對于家庭,是突然發現枕邊人一直在合謀一個個殺害自己的家人。遺憾的是,這兩個重點馬丁都沒把握住。

宏觀層面,開頭搭建曆史的觀感不錯,“遺照”定格和旁白叙述有點《好家夥》的遺韻,但社會維度的展開在歐内斯特和莫莉成家後中斷,此後便局限在家庭戲碼,難稱史詩。且不提過于直白的“陽謀”和事無巨細的“流水賬”,本來是各層白人敲骨吸髓的社會性暴行,在片中幾乎變成了老大黑爾發号施令,侄子歐内斯特打下手的孤例。可以理解為了簡化叙事線索把一些惡行堆給歐内斯特,然而這種套路選擇顯示出馬丁依舊沉迷“黑幫”叙事:白男進入權力體系,爬升并跌落。面對更宏大且深刻的奧色治曆史,馬丁沒能在野心上更上一層。

微觀層面,老馬意以夫妻二人而切入點,展現背後烏雲一片,可惜不太成功。首先篇幅不夠,在黑爾等視角的遊離模糊了部分焦點;其次兩人的化學反應說服力不足,愛與背叛的糾結和殘酷不夠動人;再次是給兩人的關注更傾向小李子那邊,總給他反應鏡頭,但這個懦弱白男的故事空間顯然沒有悲劇的多米諾骨牌即将倒向自己的莫莉這麼廣闊。這在幾段兩人同框的表演中很明顯,一邊是油膩李用力過猛的發揮(全片大部分時間都在皺眉拱嘴,猙獰得要命哈哈),一邊是莉莉平靜隐忍、極富表現力的面孔,這一對比讓人更想了解莫莉的所看所聽所做所想。所以要以小見大,通篇圍繞莫莉的視角展開也許會更好。

這也引出了一個問題,斯科塞斯真的如他所言站在奧色治族的立場為他們發聲了嗎?我想他肯定希望如此,不然也不會在結尾出來客串,深情總結一番。但他固有的白男視野和創作慣性還是讓他不自覺地偏向白人主體的傳統叙事,沒讓鏡頭更多地對準失聲的人,可惜了。

文本之外,馬丁在制作上基本沒有炫技,攝影和剪輯四平八穩,有農場大火等幾處華彩段落。影片基本按時間順序塞入巨量信息,給大家翔實地縷一遍來龍去脈,三個半小時還是冗長了些。節奏把握也中規中矩,部分銜接不太流暢,中間差點睡着,還好德尼羅拍小李屁股給大夥拍精神了。第三幕約一個小時的調查與審訊挺娛樂化,還做了簡化的戲劇處理,導緻最後的目标是判黑爾有罪,讓人容易忽略真正要推倒的是背後成體系的壓榨行為。

觀感一般不全是馬丁的錯,也怪我把期待拉得太高,早幾個月看了原著,還在前天重溫了一遍《血色将至》,以近幾年甚至21世紀最佳的标準評判本片,難免會落差大。《花月殺手》在斯科塞斯的作品序列裡不會是第一梯隊,但至少也是真正的cinem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