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17》沖奧之後持續了一大段戰争片空檔期,今年終于有《西線無戰事》接棒了。與《1917》一樣,同樣的一戰為背景,小場面叙事,精細的刻畫了角色的形象,隻是這次是德國人自己站在了侵略者的角度來展現戰争的殘酷與無情
整部影片在大體上看除了沒有長鏡頭之外,觀感和《1917》很像,但在色彩上《西線》呈冷色調,這樣觀影時會更加刺激觀衆的感官,壓抑感增加。至于内容,真的真的看的很惆怅。主角本是一介書生,前途無量,在那個年代讀過書真的是可以有更好的發展,但是當時的德國是把一戰美化成了一場光榮的戰役,這大大蠱惑了一大批激進的青年,甚至蒙騙民衆僅用幾周就能拿下法國,但事實呢,德國當時在西線發起進攻,從戰争開始到戰争結束戰線幾乎沒有動,始終是在和強悍的法軍拉鋸,每次進攻的距離隻有幾百米,并且傷亡慘重(影片開頭的戰死的年輕士兵的衣服經過工廠的洗刷縫補又重新運到新兵連給主角穿,這一點足夠看出德軍損失慘重,供給已經嚴重不足)但主角和同學到了前線,先是放哨的時候被槍打掉頭盔,緊接着自己最好的朋友被炸死,他才明白了光榮的戰争隻是帝國的騙局……電影從此處直接跳到了戰争結束的前夕,這時的主角已經麻木了,和戰友們在閑暇時偷農場主的鵝,吃着,笑着;在發起進攻時又要在戰場上殺掉一個個素不相識的人,接受戰友們的一個個離去(全片最紮人的兩個片段一個是主角想刺死的法軍沒有立刻死而是哽咽了好久痛苦的死去,第二個就是凱特的死)他們都有家人,有孩子,有自己的理想,但又不得不接受這一切,在異國他鄉,被不認識的人殺死,帶回來的時候半片鐵片(一戰時德國的軍牌是橢圓形的薄鐵片,下部可以掰下來)知道影片的最後,失去了身邊戰友的主角,在戰争結束的前幾秒被敵人刺死…

看完全片我整個人的内心非常虛無,觀感與《1917》《瑞恩》都不一樣,因為全片始終都有一個希望的火苗但卻怎麼也燃不起來知道最後一盆冷水澆滅…所以戰争的殘酷與無情,不僅僅是被炮彈炸的血肉橫飛,而是看着眼前的人挨個離去,自己在戰争結束的前一秒被殺死
德國的優秀戰争片不少,但現在這個年景能拍出這麼優秀的戰争電影實屬不易,電影的服裝,道具都很良心,場面也很真實,至于主角,和《1917》的小胖子一樣都是新秀,但演技非常的好,配樂真的是一大亮點,時不時出現的那幾聲電音很震撼人心,整體觀感非常好,代入感極強,很值得去欣賞!
...
(很多片段,細節都很想讨論下,但我覺得有些還是需要自己沉澱,一年一部的優秀戰争電影,都值得回味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