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劇電影很小衆,看排片感覺再不看就要下架了,到現在票房也沒三千萬,趕在假期結束前去看了。舞劇我是看過現場的,以下是觀影repo:
1 值得看:畫面構圖光線毫無疑問是工整精美的。能創造出爆款藝術品的創作者,審美是頂尖的被大衆贊許的,起碼一個半小時是視覺享受。
2 降低了理解門檻:舞台劇版我原來一直不理解青綠一段為什麼要帶着制筆人,我一直以為青綠代表具象的山,因為春晚版和b站版是截取,并沒有制筆人,初看覺得很不理解還破壞畫面。影版會有更具象化的體現,青綠之色是被筆駕馭的,瞬間就解決了我的困惑。
3鏡頭語言到位:雙子星導演的舞劇編排上本身就有很多電影視覺思路,改成電影具有先天優勢。比如三個希孟那一段舞蹈,舞台上可能有人不理解,放進電影就很通俗了。包括一些鏡頭的運用,導演是專業編舞,人家自己最清楚自己想要的節奏效果。舞台導演的鏡頭語言到這個水平是超出我預期的。
4 演員太絕了!深深敬佩????????:舞台劇就算坐前排拿望遠鏡也捕捉不到這麼多表情細節,所有的演員全身心投入經得起電影大屏特寫!或許沒有影視演員的技巧,但是隔着屏幕都被感動。咱就是說,這麼些頂尖舞蹈演員,都是千萬裡挑一,要貌有貌,要條有條,要演技有演技,要才華有才華,苦練舞蹈幾十年,藝術生涯卻短暫,哪個不是吊打娛樂圈流量,堅持舞蹈真的是熱愛了。
5 劇情調整适宜:電影篇幅比舞台劇短,展卷人的舞删除了大部分,尋石的舞蹈基本删沒了,制筆的舞蹈太少了(原來覺得在青綠群舞裡礙事,現在可太喜歡這段舞和這個演員了,英姿飒爽大開大合!看不夠)。電影和舞劇本就是不同藝術體裁,互相彌補,比如尋石一段沒有舞蹈了,但是攀登懸崖的驚險場景是電影才能表現的。一切調整是為了作品整體服務。不要說什麼不如直接放官錄這種話,展卷人的段落也被評過多餘無聊,其它工匠的段落也被說過湊數,總有人挑三揀四。
6 電影不等同于舞台,終有遺憾:電影鏡頭的視角相對舞台是窄的。很多人都喜歡聽雨這一段,其實我想說舞台的聽雨更絕!張翰的現場,在舞台上騰躍好像一隻貓,靈動輕盈,見之忘俗!影版加了雨和水的效果,以特寫為主,體現不出來。同理唱絲一段近在眼前的袅袅婷婷,青綠一段的如嶽臨淵(劇版旋轉的有點暈),現場感受是不一樣的。
7 電影是降低觀賞門檻的一種嘗試:電影票錢也就劇票錢零頭,也沒有舞劇巡演的城市限制,也沒有座位檔次視角限制,這是低成本入門藝術體驗的契機。
#隻此青綠電影#國慶電影檔
影版是面向大衆推廣舞劇的一次成功嘗試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