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次郎記
媽祖文化,草根文化。媽祖故事的一部分,《寅次郎的故事》格調。“萬人迷”的倍賞千恵子,扮演寅次郎的妹妹。阿櫻對放蕩不羁的哥哥,傾近似母愛的純真之情,使人感到她的誠摯、善良和親切,很有媽祖味。阿櫻有血有肉、性格豐滿,倍賞千恵子塑造的角色,無比逼真,大獲成功。倍賞千惠子本色,留給我印象最深的,莫過于她的善良。她那種神情,幾乎是扯動了我每一根神經,讓我由衷的喜歡。
《寅次郎的故事》,是1970年代的系列電影,每一新年推一部,海報中心是寅次郎,以及那一年日本的No.1.的美女,比如吉永小百合、栗原小卷等。海報中的千惠子,柔情似水的眼睛,嘴角淺淺的微笑,仿佛磁鐵。我寫《媽祖傳》,有倍賞千恵子的元素。千惠子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最小郎君今弱冠,别時聞道不勝衣。千惠子如溫柔鄉,讓寅次郎有溫暖的家,也讓人為之心動。

日本電影如日本小說,裡頭有文化和人物。一種人遠離世俗,不拘小節,浪迹四方,卻又心地善良,樂善好施,秉性率真——這不可愛嗎?這就是寅次郎。寅次郎,街頭擺攤謀生的小販,既無事業,也沒有家庭,老大不小了,連個老婆也沒讨上。聞道碧桃看欲發,寅郎何事不歸來。有時,不禁為他擔憂,往後的日子怎麼過?可擔心完全是多餘的。日複一日,年複一年,阿寅依然,生活依然。
寅郎獨宿落花夜,謝女不歸明月春。日本各地,阿寅快樂旅遊,做美麗愛情夢,與漂亮女生聊天。此君堂上雲深處,應與次郎駕彩鸾。疲憊不堪、思念親情了,阿寅回到故鄉東京,葛飾柴又的寅屋,看望叔叔、嬸嬸、妹妹和妹夫。三年次郎客,一别寅屋秋。寅屋,阿寅的媽祖廟。廟裡的主人,就是阿櫻。可過不了幾天,又與家人鬧翻。于是拎起行李箱,再次出門。寅郎流落久,何日是歸期,又一精彩的故事開始了……哈,哈,哈!
這阿寅,許多人為他的生計而心酸,為他的善良友愛而感動,為幽默風趣而開心,又禁不住暗暗羨慕他的逍遙自在。寅次郎将價值觀置之度外,我行我素,卻又善良,在給人帶來煩惱的同時,又帶來快樂。阿寅永遠提一個提包,披“寅次郎式”的西裝,迷茫的眼睛,望着即将消失在茫茫雪原裡的遠方。莫問次郎風月事,綠楊深處翠霞空。阿櫻隻能在愛的深處,呼喚着寅次郎的早日歸來。

寅次郎如跌宕奔流的溪流,在叢林和亂石間開辟道路,跳蕩奔湧,不遵規則,卻異常清澈明淨,從中可照見人性,感受到東方文化的溫馨。作為草根人物,阿寅在活出精彩的同時,也讓人體會到酸、甜、苦、辣。青山無大小,總隔郎行路。這部系列洋溢着田園牧歌式的情調,給日本的新年、全世界的新年以歡樂。寅次郎人氣無比的,“鈔票”無比的。連續二十多年,新年拍一部《寅次郎的故事》,就可養活日本最大的電影公司。
《寅次郎的故事》成本低,運作簡單,風格樸素。故事落腳點在東京,但看到的不是高樓大廈,光怪陸離、紙醉金迷的繁榮,而是有傳統色彩的、平凡的、阿貓阿狗的市井一角。平和甯靜的街道、古色古香的店鋪、廟宇,熙來攘往的人群,連政府機構、公共設施也顯得樸素簡陋。家人,鄰居,包括寺廟的大師、工廠的老闆到小混混,其言談舉止都溫文爾雅、彬彬有禮,讓人感受到東方社會、儒學文明的和諧與溫馨。
東京場景外,影片也展示日本各地自然風光,曲折的鄉間小路,古樸的街道廟宇,熱鬧的節日慶典,平緩的日常生活等。阿寅在美妙的氣氛中出場,伴随着和美女的情感瓜葛,而開始一段新的人生故事。歸來重相訪,莫學寅郎迷。草根人物的電影,拍得隽永感人,如此平中見奇,如此沒完沒了,了不起啊。《寅次郎的故事》,至今依然經典。2021年,我再一次深深的向《寅次郎的故事》緻敬,願它永遠閃爍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