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去看這部電影,還是因為之前b站一直在直播畫稿,有時候閑的沒事兒會去看看。客觀來說畫風是我很喜歡的類型,幾個主角配角人物塑造都各有特色,青黛的設定讓我幻視啞舍。再加上阿b大力宣傳,就順便去看一眼,還好心裡這麼多年對國漫還是有預期的,當個精美ppt來看總不至于太失望。
電影的質量真的挺一言難盡的。豆瓣有個短評形容的好:“我像是在看大學生的畢業作品”。不過我得指正一下,這電影的故事水平很可能還比不上真正好看的導演系畢業作品,像《識途》之類相似題材的作品都是要甩這個“小小姐”故事幾條街的。
至于“橘勢大好”這樣的問題,我個人倒是覺得沒有太大可以指摘的地方,這部電影在女女方面的描寫之所以會受到批評單純就是因為寫的太爛。随便舉幾個例子,芳文社的《戀愛小行星》、入間人間的《終将成為你》、京阿尼的《利茲與青鳥》甚至是《玉子愛情故事》裡的小綠,别人的情感為什麼能寫的感人至深,我想這應該不是取向的問題。
而電影的本身給我的感覺用八個字形容會很貼切:心比天高,命比紙薄。一部95分鐘的電影,塞進了包括主線在内的四個故事,每個故事平均分攤的時間不超過25分鐘。時間的不足也同時意味着背景的缺失、人物塑造的不足以及感情線的莫名其妙,具體在電影中的體現就是主角和配角都常常在“發癫”,每個人的行為邏輯都是爆發式的。女老闆一念之下就迷倒男主“謀财害命”;銅鏡僅僅因為别人照鏡子就心生嫉妒;男主在不知道青黛出銅鏡會變成人的前提下就莽撞的送死……
電影裡很多邏輯都經不起推敲,而電影卻一味的吹捧自己“畫面好看”來遮羞,确有挂羊頭賣狗肉之嫌。2016年,在看《大魚海棠》的時候尚可以說追求畫面沒有過錯,但《大魚海棠》除了人設在現在看來逆天了,故事還是完整的。這8年過去,怎麼能在劇本方面還有退步的情況出現?
而即使僅僅就畫面而言,在我看來《傘少女》的審美也和《大魚海棠》差距明顯。先不讨論眼睛的畫法和瞳孔為什麼要做成日漫風,單就女主青黛的整體造型,設計師敢說和《藥屋少女的呢喃》一點關系沒有?當然了,和“旋律相似不達到八個樂節就不算抄襲”一樣,這都是死無對證的事情。
隻能說,《傘少女》是一部把宣發玩明白的電影,這可能也是近期國漫的縮影。想仿照《大魚海棠》、《大聖歸來》,但人家的優秀很大程度上是“時勢造英雄”,拿前朝的劍斬本朝的官多少有點沒眼力見了。想學新海誠玩壁紙狂魔,且不說新海誠從《天氣之子》開始自己都玩不明白電影了,哪怕是他的前中期作品,在精美的前提下都有着足夠改編小說的劇本。《言葉之庭》49分鐘的故事比《傘少女》95分鐘還豐富,那剩下的也不好再由我多說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