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近期看的最認真的一部電影

由于特别特别喜歡《燃冬》,于是來看了陳哲藝導演的第二部長片——《熱帶雨》。這是一部,我幾乎從一開始就帶着“拉片思維”去看的電影。

與《燃冬》的極具主觀性的鏡頭鋪滿全片,使人身臨其境、深陷其中不同;《熱帶雨》使用了大部分的固定鏡頭和小部分規整、規矩的運動鏡頭,使這部電影看起來冷靜、客觀、理性、抽離。

而前三十分鐘導演讓女主始終處于橫平豎直的畫框中,如車窗、門框、窗戶等,不僅更加深刻地體現了旁觀者的視角,也直接用畫面展現了叙事中女主長期以來生活環境和内心的壓抑。

除去開篇女主在下雨天的車子裡痛苦地打針作為開場鏡頭之外。

全片一共下了這幾場雨:

第一場雨——陰冷的雨

這場雨陰冷、寒涼,使人戰栗,伴随着同期聲的雷聲,體現了女主長期以往壓抑、無力、疲乏的生活狀态。這與故事中的她懷孕困難、定期去醫院做受精、丈夫冷淡、獨自照顧生病的公公、作為中文老師不受學校和學生的重視是完全相對應的。

...

第二場雨——落寞的雨

第二場雨是在女主跟随丈夫來到婆家受到嘲諷時突然降臨的,但導演簡短又平淡的交代能看出女主已經習慣了這樣的日子。

...

第三場雨——壓抑的潮濕 心底淡淡的憂傷

疲憊的女主在車裡睡着了,窗外下起大雨,女主似乎陷入了無法自拔的困境。

此時,她的學生郭偉倫已一點點滲入到她的生活中。

...

第四場雨——崩潰與情緒失控

女主和她的學生逐漸親密,似乎給女主壓抑的生活帶來毛毛雨大小的愉悅,而此時醫生帶來的壞消息使女主徹底崩潰。

...

第4.5場雨——徹底的絕望與心灰意冷

這場戲沒有下雨,但車窗上殘留的雨珠明顯是剛下過雨,女主坐在車裡,導演用遠景鏡頭交代了女主目睹了丈夫出軌的事實,為什麼沒有下雨而是采用下過雨的痕迹呢,因為女主心裡早有預感,當真相擺在她面前被她親眼發現時,她多多少少也可以接受,隻不過此時,已經是對丈夫徹底的心灰意冷。

...

全片隻有兩個不規整的、晃動的運動鏡頭

在電影進行到一半的時候第一處出現了。是女主的夢境,夢裡是她終于如願以償得擁有了自己的孩子,而随着嬰兒刺耳的尖叫,把女主拉回現實。

...

随之而來的是第五場瓢潑大雨——公公去世,也代表着女主内心的轉折點。

此後,女主對學生的心防開始一點點剝離。

...

第六場雨——雀躍與激情的雨。這一段女主與學生的戲,一直在下雨。

女主處理完公公的後事回到了學校,主動問學生要不要補課,二人在教室獨處,窗外下起了雨,微風吹起女主的頭發,女主的心情似乎有些雀躍;二人同打一把傘、同坐在一輛車裡,窗外下着雨,這個獨屬于她和學生親密又幹淨的空間似乎使女主十分欣喜;女主來到學生家裡,窗外的雨越下越大,而學生的強勢,使她終于突破了底線,與學生發生關系,此刻激烈的雨代表着女主慌亂不安的内心。

...

第七場雨——呐喊

在與學生發生關系且幾次差點敗露後,女主無所适從,想要拒絕學生不斷的示好,女主與學生間産生的激烈碰撞和看到丈夫出軌的痕迹,女主發出了呐喊,因為她不知道該怎麼做了,此刻窗外又下起了大雨。

...

第八場雨——晴天雨

在女主與學生的事情敗露,女主被停職後,女主與學生決定分手。

此時二人在遼闊的草地上,天空下起了一場晴天雨。

該處也是全片第二處晃動的鏡頭。

二人激烈地奔跑,激動地相擁,女主此時完全接受了學生,也接納了自己的内心。

...

此後便不再下雨,女主也釋懷了許多事情。選擇和丈夫離婚,不再糾結是否能懷上自己的孩子。

影片最後,女主回到了母親的家,導演又讓女主回到畫框裡面,但此刻女主不再被束縛,女主和母親在畫框内擰着被子,溫馨又幸福。她向天空望去,一個空鏡鏡頭。

太陽出來了,不再下雨,女主走出了困境,不再為難自己,同時也接納了自己。

電影是平淡的,師生戀是不甜蜜的,但影片是有韻味的。

導演陳哲藝完完全全用視聽語言講了一整個故事。

雨作為線,貫穿在影片始終。熱帶總是下雨,而下雨也不總是代表一種心情,它記錄着女主的成長與喜怒哀樂。從陰雨到晴天雨,最後的最後,熱帶不再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