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為大家推薦的一部影片是斯洛伐克????????的一部小衆電影《小小港灣》,導演是伊塔•格夫沃,本部影片于2017年最早等登陸于柏林電影節,随後在斯洛伐克上映,于今年9.2,也就是昨天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首映,播放源為優酷,同時這部電影也是威尼斯電影節水晶熊佳作,講述的是一個女孩,經曆了外婆的離世與親生母親丢下她獨自離家遠行之後,撿養了兩個嬰兒的故事。(本影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

這部片子豆瓣給了7.2分,還算可以的,我是覺得可以給到四星⭐️⭐️⭐️⭐️,第一????,首先本部影片的立意很明确,你走之後,我要去愛,它以一種更新更純粹更大膽的方式窺探兒童的心理世界,孩子永遠是這個世界上最靈動善良的存在,哪怕這個世界的愛都被代謝,她們依舊會耗盡所有的光去照亮這個世界沒有色彩的每一個角落。第二????,其次,這部影片是沉郁的,其中的人物有小女孩,女孩的媽媽,女孩的外婆,一群男人,一個小男孩,男孩的爸媽等等,看似簡少的人物設定,但其實每一個角色的重量都是不可替代,都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電影角色能做到簡而精是很出片的,不僅可以減少觀影時間,避免了長時間的劇情疲勞審美疲勞,而且能快速讓觀衆捕捉到劇情的動向,直白的說,角色的設定往往是在尋找一個劇情上的balance,整個劇本就像是一個天平⚖️兩個人物可以互補才能相互起到作用,彼此互用。第三????,這個片子是有很多細節可以去深挖的,就比如,女人到底愛不愛她的女兒?我覺得是愛的,女人在外婆葬禮上把女兒帶走,并告訴女兒“她從來沒有愛過你,也沒有愛過我”,女人覺得葬禮隻是個形式,但離開後,女人卻平躺下痛哭,這足可以說明,她是難過的,她是有愛的,隻不過她也是這愛與不愛之間的受害者罷了,她與男人們喝酒唱歌,把女兒關在門外,我倒覺得這或是真的沒聽見鈴聲,又或是女人不想讓女兒看見自己在男人面前的樣子,她想以這種方式去回避,去保護女兒,我記得有一個場景是,女孩在房間裡對着刺猬傷心,一個男人站在門外猥瑣的嘲笑女孩,女人很快擋在門前,以冷漠的語氣把女兒支開。還有一處細節就是這其中的對比,女孩的媽媽因為外婆的冷漠與不愛,她把這份不愛又再次施加在女兒身上,而女孩即便在一個沒有愛的家庭中生長,她遇見流浪的刺猬依舊會救助,她依舊會撿回并撫養被抛棄的嬰兒,她依舊去愛這世間的一切,所以,影片通過同樣在沒有愛的環境中生長的母女倆,她們對待愛的做法卻截然不同。第四????,這部影片的攝影和畫面感很強,有一幕是在女兒爬上高樓準備跳進海裡的仰視鏡頭,包括在影片中三次出現女兒沉在海裡的畫面,還是藍的“我們真的要遠航嗎”女兒曾經問過媽媽這個問題,但最後媽媽還是抛棄了女兒獨自前去布拉格,女兒渴望擁有一個屬于媽媽的小小的溫暖港灣,不必懼怕失去,懼怕孤獨,懼怕抛棄,但她沒有,反倒她擁有了自己的小小港灣,去溫暖了别人,照亮了悠悠海上的路,以愛為方向盤,掌舵了兩個嬰兒的世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