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起,奶茶成了最受歡迎的飲料,多少打工人靠一天一杯奶茶續命,最後卻不知不覺喝出了各種不健康。

很多年輕人似乎遺忘了中國人自古以來最喜愛的飲料——茶。

茶,最早其實被當作藥使用的,“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茶在英國更被譽為“健康之液”,“靈魂之飲”。喝茶不僅能降低心腦血管發病和死亡風險,還可以減脂瘦身。

研究者發現,喝茶10年以上者與不喝茶者相比,男性體脂比例約減少20%,女性可減少30%。

不僅如此,茶還含有抗氧化的成分,對皮膚有很好保護作用。古人的智慧誠不我欺。

...

喝茶不僅好處多,更重要的是:茶是中華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身為中國人不懂茶可就說不過去了,畢竟中國是茶的誕生地。

在炎熱的天氣裡,給大家推薦一部消暑降溫、賞心悅目的紀錄片。

茶,一片樹葉的故事

導演:王沖霄

主演:方亮

類型:紀錄片

上映日期: 2013-11-18(中國大陸)

集數:6

單集片長:50分鐘

...

這是中國首部全面探尋茶文化的紀錄片 。

攝制組穿越了遍布地球的茶葉國度,深度走訪了全世界200餘位“茶人”,最終精選了60餘位“茶人”的故事。

這是一部關于茶的“百科全書”,央視出品,豆瓣評分8.7。

...

這部紀錄片的叙事風格十分接近《舌尖上的中國》:溫情的娓娓道來配上細膩的影像記錄,堪稱《茶碗裡的中國》。

全片共6集,每集50分鐘,關于茶的一切,都在其中。

這部紀錄片的看點就是内容豐富,地域和文化跨度大,雖然以中國茶為主,但對于外國茶文化也有涉獵,看完妥妥的漲知識。

...

開篇當然要介紹中國人喝茶的曆史,不過追溯中國人飲茶的起源,衆說紛纭。

有的認為起于上古,有的認為起于周,起于秦漢、三國、南北朝、唐代的說法也都有……

主要是因為唐代以前無“茶”字,而隻有“荼”字的記載。

直到《茶經》的作者陸羽,将荼字減一畫寫成“茶”,因此有茶起源于唐代的說法。

...

雖說中國人喝茶有上千年的曆史,但中國人喝茶的方式一直在變。

唐朝人煎茶喝,宋朝人創造了點茶的喝法,而明清變成了用茶葉泡水法,沿用至今。

...

唐代初期的煮茶,直接把茶樹生葉煮成湯,加鹽蔥、姜、桂等佐料,有些像做菜湯一樣。

所以那個時候茶湯又稱之為“茗粥”,。想想有點暗黑料理的意思。

...

唐代至南宋末年流行煎茶法,團餅茶經過灸、碾、羅等工序,制成茶末,再根據水的煮沸程度在二沸時投茶煮,然後分飲。

...

宋代點茶比唐代煎茶法更為講究,包括将團餅炙、碾、羅制成茶沫,然後侯湯、點茶等一整套規範的程序。

宋代點茶時強調水沸的程度,謂之“候湯”。

從蔡襄《茶錄》、宋徽宗《大觀茶論》等書看來,點茶法的主要程序有備器、洗茶、炙茶、碾茶、磨茶、羅茶、擇水、取火、候湯、茶盞、點茶(調膏、擊拂)。

...

明代開始,用沸水直接沖泡散茶的飲茶法,即撮泡法。

将茶葉放在茶壺或蓋瓯中中,以沸水沖泡,再分到茶盞(瓯、杯)中飲用,今天的泡茶法多是明代撮泡的延續。

...

日本茶道就是建立在中國宋元時期的點茶基礎上的,在品茶的環境、打抹茶的技法和飲茶禮儀上都極其繁瑣考究,突出了日本“和、清、敬、寂”的茶道精髓。

從日本茶道也可以窺見宋代茶文化的一絲蹤影。

...

不過宋代的點茶與日本茶道相比沒有那麼繁瑣的程序和儀式感,突出的是“點”。

即茶粉倒入茶盞中用茶冼打出白色湯花後,在湯花上面點上精緻的圖案,簡直是咖啡拉花的鼻祖。

...

今天,我們喝茶的方式沿襲了明清時期的茶葉泡水法。

而綠茶更是中國人喝得最多的一種茶。人們喜愛綠茶,清湯綠葉的品相,更看重它的健康功能,尤其是綠茶的抗癌作用,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國際關注。

而綠茶中的經典代表莫過于龍井,龍井屬于不發酵的綠茶,龍井茶的色澤,綠黃兩色渾然天成,恰似中國水墨畫的墨迹,濃淡相洇。

龍井茶的味道香郁若蘭,而茶農的說法更加平實,油煎蠶豆瓣香,這是一種品位極高的人間味覺。

...

同一片茶葉,經過中國人靈巧的雙手,演繹出了無數種口味,形成六大茶類:

不發酵的綠茶,最大程度地保持了茶葉的鮮度;輕微發酵的黃茶,比綠茶更多了一份柔和;不炒不揉的白茶,最多地保留了自然的原味;半發酵的烏龍茶,創造出千變萬化的香氣;發酵時間最長的黑茶,曾經是遊牧民族的生命之飲。

...

與其他五大茶類相比,全發酵的紅茶,兼收并蓄,是當今世界消費量最多的茶。

今天,世界百分之八十的茶葉市場屬于紅茶,紅茶傳到西方之後,英文稱為black tea。

中國人發明的茶葉在16世紀左右才為歐洲人所知曉,到了17世紀中葉,荷蘭人才将茶葉帶到了英國。

衆所周知,中國曾經兩大硬貨:絲綢和茶葉。

而中國茶葉的對外貿易有1500多年曆史,中國茶葉曾是中國對外的第一張名片。

在古代的時候,歐洲隻有貴族才有機會喝到昂貴的中國茶葉,中國茶葉成了當時歐洲人尊貴的象征。

...

1839年的時候,英國進口的中國茶葉的價值高達4000多萬英鎊,直到英國占領了印度和錫蘭之後在當地種植茶葉,将這兩個國家當作自己的茶葉種植基地,這才實現了茶葉自由。

而這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中國紅茶在國際市場全面萎縮。

...

不過茶葉大國不是浪得虛名,在安徽祁門,一種新的紅茶出現了,再次征服了世界。

祁門紅茶憑借神秘的香氣,在世界高端紅茶市場為中國重新赢得了一席之地。直到今天,祁門紅茶依然是世界高端紅茶之一。

...

祁門紅茶誕生于19世紀下半葉,20世紀初,祁門紅茶與印度大吉嶺紅茶、斯裡蘭卡的錫蘭紅茶并稱世界三大頂級紅茶。

祁門紅茶獨特的香氣征服了西方人,它因此還獲得一個專有詞組:祁門香(Keemen Sweet Candy Scent)。

...

在《安徽省志·農業志》中寫道:“祁門紅茶是中國功夫茶中的珍品,外形條索緊細,鋒苗挺秀,色澤烏潤,湯色紅豔透明,滋味鮮醇爽口,由以香氣高超,獨具一格,還有蜜糖香,又似蘊藏蘋果香,并非其它紅茶所能比。”

...

謝永忠是祁門紅茶工藝傳承人之一,在茶廠裡做了大半輩子,每年茶季,他還會為自己做一小批珍貴的手工茶。

由于祁門紅茶十分昂貴,在過去的歲月裡,主要用于出口,即便是茶廠裡的工人都不允許喝自己做的茶,因為喝不起。

...

而如今讓無數人上頭的奶茶,其實對于中國北方的牧民來說,早就習以為常,最初最正宗的奶茶就是蒙古奶茶。

草原不缺肉食,但維生素來源稀少,茶是蒙古人攝取維生素的重要來源之一。

茶來自内地,為了方便運輸,壓制成茶磚,茶磚厚實到需要用錘子砸,砸下來的碎茶裝在網兜裡,先放入滾鍋中煮。

整鍋湯水呈現褐色的時候,加入鮮奶攪動,蒙古奶茶絲綢的質感,香而不膩的味道,飲用時配以奶酥和奶皮子。

...

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地方的人對奶茶也是如癡如醉,那就是印度。

最初,印度産的茶葉幾乎全部運到英國,而印度人本身很少喝茶。

直到某一天,印度茶多到英國人都喝不完,于是英國人鼓勵印度人也養成喝茶的習慣,由于印度人喜歡奶和糖,于是印度人最喜歡的飲料就變成了奶茶。

...

根據古法,許慎“說文解字”一書,将“茶”按照漢字的書寫方式拆開後可見:茶是人處在草木之間。茶,其實隻是一片改變了水的味道的樹葉。

世人品茶,品的不過就是草木的味道。純粹與自然,就是茶的本質。

我們泡一杯茶,茶葉都浮在面上,然後逐漸沉入杯底,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

開始你不成熟的時候,都是浮在面上的,但是随着你的經曆增多,随着知識的增加,社會閱曆的增加,就沉下去了。

...

一片樹葉,落入水中,改變了水的味道,從此有了茶。

茶字分解開,是人在草木中。

茶,經過了水與火、生與死的曆練,與我們相遇。茶的命運,也是我們的命運。

慢慢的慢慢的,你發現萬法回歸内心,生活還是回歸平淡最快樂。

喝茶也是這樣的,以前是追求各種的茶,茶香、茶湯、茶的顔色怎麼樣,慢慢的,現在隻要一杯清淡的茶就可以了。

...

今天,茶葉在世界各地廣泛種植,與咖啡、可可并稱世界三大無酒精飲料。

這一切,都源自幾千年前,中國人的祖先與茶在森林裡的某次相遇。

僅僅擁有野生茶樹,還不能稱之為茶的故鄉,在自然中選擇它,被茶親和,與茶相諧,将一片苦澀的茶葉,調理出千變萬化的甜與香。

一碗茶湯,幾千年的韻味。中國人所念所想,依然是茶的本源——自然。

...

*本文作者:R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