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楊玉環這個故事要歸結為一種遺憾,一種對青春逝去、對自由束縛的遺憾,這是影片帶給我最直接的感觸。

...

與其說這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毋甯說是美好個體被權利逐漸侵蝕的具象化演繹。故事從馬嵬坡起,至馬嵬坡結束,就像一場夢幻而破粹的夢,玉環在山呼萬歲的聲浪中辭别的眼神,在堂前佛像憐憫的目光注視下,顯得更加凄美動人。

...

玉環是一個天真爛漫、喜愛遊玩的人,這些正是十幾歲青春少女身上獨有的魅力。被選做壽王妃時她仍然還保留着這份光芒,譬如說和自己的丈夫李瑁乘着車辇去宮中面見李隆基的路上,她會喂李瑁吃荔枝。我們要正确看待這個動作,這裡想要展現的是玉環活潑的性格,她覺得這個東西好吃,所以她要分享給旁人,決不能誤以為這是男女感情的鏡頭表達。此外,諸如向李瑁問李隆基相貌等言語,隻是她心中的好奇心作祟,這段表演将一個懵懂少女刻畫得淋漓盡緻。

...

無法受到李瑁欣賞的玉環,在不抗旨的前提下,自然不會拒絕高力士的進宮邀請。她翩翩起舞的身影,将李隆基迷得昏昏欲醉。終于李隆基再一次邀請玉環進宮鑒賞樂譜之時,欲強玉環行樂,得虧高力士一言點破,才幸免于難。這一次進宮将玉環吓得心驚膽戰,回去後便毫不避諱地将這份委屈訴諸于丈夫李瑁,可見這時候的玉環是閨訓謹禮的。怎奈之前打馬球一事使得李瑁對玉環心存芥蒂,加之武惠妃病逝,太子之位尚未落定,他不敢也不能更不會為了玉環與自己的父親當面對質,情急之下,唯有将這滿腔怒火都撒給玉環。

...

那麼,玉環沒有對這種束縛進行一點抗争嗎?當然是有的。當她發現李隆基和小姨子糾纏在一起後,選擇了當面埋怨,可結果是被逐出宮。這時候她明白了和李隆基之間的牽連,與前夫李瑁别無二緻。在高力士借機送禮而來時,玉環剪斷青絲回禮賠罪。她知道如果選擇不回去,繼續反抗,也許連這最後一絲自由的幻想都要破滅了。兩人月下的盟誓,玉環是對自由延續的渴望,李隆基隻不過是一句廉價的安慰之言罷了。

馬嵬之變,楊國忠被亂軍所殺,玉環終究逃不開被賜死的命運。寫到這裡,不免想到李商隐有一句“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李隆基留不住玉環,正如他逐漸失去的皇權。當玉環在空空寺中問僧人情字何解時,得到了“情無非是孽緣”的答案。她帶着情是束縛自由的想法,耳中聽着室外情起之聲,慨然赴死,就如同當初數次被制約的自由之身一樣。

楊貴妃 (1992)8.41992 / 中國大陸 / 劇情 愛情 歌舞 曆史 古裝 / 陳家林 / 周潔 劉文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