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同事朋友都在讨論這部電影,包括我一直關注的電影播客主播也對電影嗤之以鼻,豆瓣每隔幾天降0.1分,上映三周熱度不減,我認為還是要看看這部叫座不叫好的電影。于是昨晚看了,觀感非常好,預測一年後豆瓣評分應該會上7分(雖然現在我的審美和豆瓣評分越來越不相關了)。
首先,通過電影我沒有感受到大家普遍反映的問題(豆瓣高贊影評和短評的負面評價)。一沒看到故事核心價值觀中對女性的不尊重、二也沒看到電影是要勸解大家不要戀愛腦的主題思想,三也沒有覺得電影在懸念設置上有什麼大坑。真的要說,那也是電影宣傳為了熱度選了博眼球的熱詞--“不要戀愛腦”、“無限反轉”。。。這是宣傳的錯,不是電影的錯。
我看這部戲的角度有一點和大家明顯不同,可能也是我與大部分人無法共情的原因。因為,我認為,這不是一部倫理戲,也不是一部推理戲,就是一部熱鬧的懸疑電影,它重點隻是想講沈曼如何通過“一場戲”讓何非招認藏屍地,其他所有的支線都是在為這個主線服務,所以沈曼導演的戲中戲才是電影的核心。戲中戲演好了,我覺得這電影就算成功了。所以,那些槽點真的不算什麼槽點。第一,李木子這個角色就是完完全全的工具人。如果大家對工具人投入太多的情感,給李木子這個角色賦予太多價值和意義,那确實會被電影帶偏,生一肚子悶氣。第二,電影并不是要警示女性不要戀愛腦,隻是想表達賭徒沒有未來,這和戀愛腦關系真的不大,如果電影用大量情節去描述一個男人怎麼壞,一個女人怎麼一忍再忍的糊塗到底,我覺得有警示的意味,這部電影真的沒有過多描述這方面。第三,電影也不是要講girls help girls這樣的女性題材,雖然電影給了倪妮眼神拉絲的鏡頭,但是李木子和沈曼的友情也不是刻畫的重點。作為一個摯愛les題材作品的我(閱拉片無數),真的沒有感受到電影蹭GLBT的嫌疑,隻是需要沈曼對李木子有愛,才能讓她後面的一系列操作有說服力而已。
接着說表演,這是我第一次看朱一龍的戲,很意外,他演技真的很不錯~(抱歉用了很意外這三個字,雖然我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一開始對他沒報任何希望...)朱一龍将何非這樣一個有人格有缺陷(同時也有魅力)的無恥賭徒演的很有說服力,他将何非在騙與被騙中的轉換呈現的非常精彩。什麼時候他是在騙衆人,什麼時候是在騙自己(這也是大家所說的朱一龍表演有信念感,一個做錯了事還覺得是别人對不起自己的人确實需要那種颠倒黑白、扭曲的病态信念感)、什麼時候是被騙了,都有明顯的區分度且真實可信。
倪妮飾演的陳麥确實沒有律師的氣質,但有導演氣質;文詠珊的李木子演的确實挺“假”,但是沒關系啊因為警察也是“自己人”;當真相大白,所有戲中戲演員一排排站在一起的時候,我就可以理解前面所有的“不夠好”,這是來自一個舞台劇導演的作品,這是電影裡的戲中戲,這一切都合理了。
關于獲贊較高的幾個差評我有以下幾點不同觀點:
1、這電影和《我的左眼見到鬼》有什麼可對照看的呢。一個是謀殺,一個是意外死亡,;一個是不知道愛為何物的殺人犯被步步緊逼的懸疑故事,一個是男女彼此都忘不了對方的愛情故事,一個是我愛的人為錢可以殺了我,一個是我愛的人原來一直都陪在我身邊。這兩部有什麼關系啊,就沒有對比性好吧。泰坦尼克号再好,也不能被拿來證明唐人街探案不好,對吧?
2、最後的B超照片讓很多人不适,都在問婚姻的意義和孩子的意義。其實我的理解,看到B超照片何非的眼淚不是為孩子流,也不是後悔早知道這一切就不動手了,那一瞬間,他的崩潰應該是因為他知道木子沒有“抛棄”他,還是願意給他機會,這裡面一定有後悔,不過說到底還是鳄魚的眼淚。因為何非心裡沒有愛,沒有深情,任何人隻要不滿足他的要求就是對不起他,有沒有孩子都不會改變這樣一個變态的心。
3、關于本格推理和邏輯。我也算是東野圭吾、江戶川亂步的粉絲,從小看《鑒證實錄》《刑事偵緝檔案》長大,所以我不會罵電影這裡不是推理,那裡缺乏邏輯。怎麼看,這都是一部隻有懸疑的電影啊,沒有偵探沒有推理,有的隻是舞台劇導演精心策劃的一場戲中戲而已。
大家一定是被宣傳騙了,但不是被陳思誠騙了。
我真的很喜歡這部戲啊,尤其沈曼導演真的很不錯嘛。
-------------------------------------------------------------------------------------------
也可能正是因為我看了太多les電影電視劇(50部不止),看了太多推理懸疑小說,才會對電影另辟蹊徑找到不同于大衆的“主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