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完《唐朝詭事錄之西行》,内心五味雜陳、百感交集,但是下筆時卻發現我也是“眉宇之間毫無丹青之意”,但是那也不妨礙我對這部劇的喜歡,于是嘗試着用塵封的筆觸,誠惶誠恐地、極盡全力寫出我觀此劇的真實感受。

正值《唐朝詭事錄之西行》熱播,機緣巧合下,打開了《唐朝詭事錄》,然後一發不可收拾,連看四五天,終于看完。綜合觀感,我對《唐朝詭事錄》的評價是非常好看。接着我又看了《唐朝詭事錄之西行》,看完之後,我發現好得超乎想象,是一部集真、善、美于一身的電視劇。

一.真

何為真?能讓你相信的、能夠讓你共情的,就是真。

人設真。盧淩風的性格,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完美人設,他總是身姿挺拔,高傲地昂着頭,一副難以接近的樣子。他有些倔強但是卻不任性,他有些魯莽但是從不誤事。從第一部到第二部,76集電視劇見證了他的成長。從一開始地不服就幹,錯了就道歉。到現在忍氣吞聲地默默踏上西行之路,變化很大。他不完美,有着我們普通人缺點和毛病,但是他一直努力在改,在向别人學習,就憑這一點,他就讓我真的相信這個世界會有這樣一個人的存在。

蘇無名的性格更是無限接近普通人。面對誤解,他會情緒低落,不知道怎麼解釋;面對棘手的案子,他會輾轉反側,愁的睡不着覺;面對危險,他會怯懦地躲到門後偷偷觀戰;面對所謂的錯判,他也會對着狄公墓的方向跪一整夜.......其實,人類的悲喜大多相通,他除了智慧超群之外,其他方面真的和普通人無異,編劇并沒有把他“神”化。

打戲真。盧淩風的打戲讓我相信這是實戰。他的打戲自然流暢、行雲流水,舉手投足間,亦張亦弛,充滿力量,常有拳拳到肉的真實感。從此,少年将軍的形象具象化了,就是盧淩風這個樣子。恍惚間我仿佛看到了白袍小将、冷面寒槍俏羅成的影子,亦有幾分常山趙子龍之姿,這才是武打該有的樣子!那些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花拳繡腿式的炫技,真的不入流、不入眼。雖然盧淩風的武藝精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也沒有過度“神”化。他也會受傷,也會失敗,也會命懸一線,他和正常人一樣,都是血肉之軀。每次的勝利都是他用竭盡全力,浴血厮殺的結果。

至于其他人的打戲,也是真實的要命。官府的公差真的會武功,不會被人三下兩下地打翻在地;那些反派武功真的超群,即使盧淩風也有打不過的,比如馬雄,那是戍守邊關的大将軍啊,當然不是那麼容易對付的。

故事真。探案劇重在探案,《唐朝詭事錄之西行》的八個案子,各個詭異莫測,但是又各個足以讓人信服。《降魔變》那個恃才傲物的第一畫手秦孝白是否就像身邊某些學習藝術的同學,有着自己的執着和信仰;《仵作之死》的獨孤羊是否就像我們身邊的一些人,從事着不被理解的職業,卻從不會失去對職業的敬畏與熱愛;《上仙坊的來信》裡的李平是否就像生活中的某些時間管理大師,欺騙别人的感情,自己也深受其害;《供養人》中多寶,那麼小就那麼有信仰,像不像從小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周總理......藝術高于生活,也源于生活,脫離實際的神劇很難引起觀衆的共鳴,隻有腳踏實地地拍好劇,去僞存真,才能讓觀衆真的入戲,真的共情。

服化道禮儀真。真的唐朝誰也沒有去過,但是當他們穿着華服、畫着精緻的妝容,彎腰施叉手禮的時候;當他們吃着石頭餅、馍饦、櫻桃畢羅的時候(bi luo二字打不出來,隻能用這個代替);當劇中出現汗血寶馬的時候,那一刻我真的相信,這就是大唐,一個波瀾壯闊、氣勢恢宏且包羅萬象的盛世。

二、善

真假是非本無界,善惡美醜自有緣。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主要人物們的善良自不用多說,他們心系天下,一生都在為民請命。然而一些階段性人物的善良也是有目共睹:忠心耿耿、舍生忘死的金吾衛郭莊;一生清廉、家徒四壁的深縣縣尉姜威;劫富濟貧、行俠仗義的假縣尉龍太;手藝精湛、鐵骨铮铮的鐵匠木林郎;韬光養晦、忍辱負重的都督陸思安......他們的人格魅力不輸于任何主角,他們的形象也是光輝偉岸的。

正派人物如此,反派人物也不是毫無善念,他們一時的于心不忍也會讓人為之動容,不禁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降魔變》中的馬雄,即使中毒幾近瘋魔,也不忘給妻子買上珍貴的烏膏;《摩家店》的女店主看到一個神似弟弟的人也不會不忍心下手;《通天犀》中的通天犀即使是獸,但也隻會聽宋阿糜的派遣......反派固然可惡,但是有時也會有他們的可憐之處,《唐朝詭事錄之西行》沒有為了烘托主角的光輝形象,而去一味刻畫他們的“惡”,而是用反派僅存的良知告誡我們要心存善念,不要做壞事,否則悔之晚矣。

三、美

人物美。主角自是美的,無論哪部電視劇都是如此。塑造出幾個優秀的人物并不難,難的是讓每個人物都“活”起來。在《唐朝詭事錄之西行》中,即便是階段性演員或者群演,他們都會有符合自己身份的服飾和妝容,也會有着他們的高光時刻。盡管他們出場不多,但是他們短暫的出現,恰若驚鴻一面,卻足以讓人一直銘記。比如懷才不遇、誤入歧途的馬雄;比如假冒縣尉、心懷正義的龍太;比如胸有丘壑、舍身取義的司馬亮;比如珍愛妻子、敬畏職業的獨孤羊;比如氣場全開、專注專業的大唐女仵作曹惠......他們短暫的出現,構成了幾近完美的《唐朝詭事錄之西行》,他們身上散發的光芒,照亮了他們自己,也溫暖了别人。

畫面美。盛世長安,波瀾壯闊,一路西行,有大漠孤煙,亦别有洞天。當探案小分隊馳騁于一望無垠的大漠;當他們流連于歌舞升平的酒肆畫舫;當他們伫立于潮頭;當他們與雪花共舞;當敦煌的壁畫映入眼簾......一切的一切美不勝收,不禁感歎攝影師的拍攝,後期制作,真的用心了,還要感歎一句“實景拍攝就是美啊”!

故事美。相較于《唐朝詭事錄》第一部,《唐朝詭事錄之西行》的故事更加曲折離奇,也更加接地氣。每個案子出來,大家都會各種推測兇手,可是直到最後兇手浮出水面,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是他啊!雖然每個案子的兇手都出乎意料,但細細想來也在情理之中。編劇能夠讓每個案子生動形象,實現邏輯自洽,沒有bug,真的是很厲害啊!

《唐朝詭事錄之西行》8個案子,各有特點,立意也是不同的。在這些案子中,我最愛的是《仵作之死》和《供養人》,就憑這兩個故事,編劇的實力就可見一斑。

《仵作之死》這個單元,立意高遠,主題升華再升華。仵作這個職業在唐朝不受待見,不但收入微薄,還不能考公。但是公孫羊仍兢兢業業、毫無怨言。即使被孩童追着罵,即使不被妻子理解,即使窮困潦倒,他仍堅守本心。直到他為了救妻子的弟弟殺了人,有悖“仵作不可殺人”之職業道德,才成為壓死他的最後一根稻草。在這個故事裡,他們都沒有直接殺人,但是他們每個人都是兇手。

他的死體現了他對職業的敬畏之心,那是他一輩子的信仰,不容亵渎。所以赴死之前他還讓母親複驗,就是為了不辜負這個職業的神聖不可侵犯。他死了,卻讓春條重生了,那個害怕和厭惡驗屍的女子,最終毅然決然地拜婆婆曹惠為師,繼承獨孤羊的遺志。成為仵作,已為世人所輕,成為女仵作,更是一條異常艱難之路,但是春條說“無悔”,就像獨孤羊娶了春條也無悔一樣,看到這裡誰還能說春條不愛獨孤羊呢?而獨孤羊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獨孤蒼蒼,而娘子青青......今放春條,各生歡喜”。獨孤羊的一封《放妻書》字字不提愛,卻句句都是愛啊。

在這個故事裡出彩不僅僅是獨孤羊,每個人都是偉大的。獨孤羊愛職業也愛妻子,所以才會在死前寫了《放妻書》,做到情義兩全;曹惠大唐女仵作,即使對面的屍體是自己的兒子,也能做到全神貫注、不辱使命;春條雖看似放蕩不羁,實則異常堅韌,為了獨孤羊竟然繼承仵作之業;獨孤遐叔雖面對長相和妻子相像的春條,仍能釋然的叫一聲“大嫂”......他們每個人都有着自己的堅守,為此願意付出一切,這種精神着實讓人敬佩!

《供養人》這個故事也賺足了我的眼淚。一生積善成德的富商曹仲達;為了争奪家産各懷鬼胎的三姐妹;天性純善胸懷大志的多寶;為了财産處心積慮的管家和夜來......每個人物躍然紙上。我最喜歡的是多寶,那個孩子從小就那麼可愛、善良、有思想,如果可以長大,必成大器。他一定會向他爹爹一樣積善成德;他一定可以廢除花甲葬的陋習;他一定會把敦煌的美傳遞給更多的人......然而是那些心懷鬼胎的人斷送了孩子的生命和未來,何其遺憾!何其無奈!何其氣憤!然這就是現實,天妒英才,現實總是殘忍的、冷酷的。唯一可以慰藉我們的是,他的外甥女賽賽繼承了他的遺志,會把敦煌的故事說給更多的人聽,這也算是一種傳承吧。

《仵作之死》也好,《供養人》也好,已經不是簡單的悲劇把美撕給人看,而是通過這些悲劇讓我們看到衆生的不易。他們也是滄海一粟,随着時代的浪潮起起伏伏,他們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但是他們會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自身的價值,他們會在《唐朝詭事錄》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寫到此處,《唐朝詭事錄之西行》已經圓滿收官,但是劇的震撼仍存于我心。我會永遠記得:有勇有謀、打戲一流的中郎将盧淩風;聰明過人、沉穩儒雅的蘇無名;秀外慧中、擅長繪畫的裴喜君;敢愛敢恨、雷厲風行的褚櫻桃;幽默诙諧、妙手回春的費雞師;初出茅廬、一身是膽的薛環......還有劇中的每個人物,是他們的出現填滿了我無聊的時光;是他們的出現讓我重回了一次盛世大唐;是他們的出現讓《唐朝詭事錄》這個電視劇的人物更加飽滿,劇情更加精彩,從而得到大家的喜歡。

在此由衷的感謝,感謝台前幕後所有演職人員,共同締造出氣象萬千的大唐盛世和詭異莫測的案件。願《唐朝詭事錄》第三部,仍能不忘初心,懷浩然正氣,用匠心精神,不受資本裹挾,拍出好劇。

推薦幾位演員:

黃海冰:可演俠客、貴族、将軍一類的角色。

沈曉海:曾經的反派第一小生,可演反派角色。

王豔:可演外表溫柔、内心堅毅或者狠辣的角色。

鄭國霖:可演貴族、将軍一類的角色。

何中華:曾在《少年包青天》中出演角色,可演反派、正派。

2024年8月3日午後

冰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