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有辛芷蕾的表演在線,觀影體驗也不至于太糟糕,但萬萬沒有想到作為重要對手戲演員的張頌文老師,表演可以敷衍到這個程度。
一部電影,“演技”本來就是最不需要強調的東西,因為本來就該全員在線。人物是人物,而不是演員自以為是的秀場,情節必須合乎情理,故事要能夠講明白,不明白的地方要麼是導演糊塗,要麼就是演員劃水。昨天看NTLive還在感慨,一場好戲的表演應該是清晰精準的,主題是複雜深邃的。沒想到今天就像現世報一樣地看到反例:(張的)表演是含渾模糊自帶習氣和陳式的,而整個電影主題則是淺顯無聊的。
這件事告訴我們,不是所有教表演的老師都能自始至終地演好戲,演技這個東西和年紀、資曆、經驗并不完全成正比。
先說主題。整個電影就是一句話“恩甚則怨生”的擴寫。倒不是說這種感情沒有值得講述的必要,而是倘若要在故事裡制造這麼極端的因果,那麼表演就要充分拉滿。
辛芷蕾的抓眼在于她從頭到尾都頂着一股氣,所有的台詞,在她的嘴裡都是對的。但是對手演員的詞好像詩歌朗誦,這樣的隔膜和走神别說她最後要一刀捅過去,我看着也很難保持住素質。
列幾個處理上莫名其妙的地方:
1、美雲去看出院後葆樹,走在樓下忽然砸下來一個葆樹扔下來的花盆。
葆樹這樣的人,愚蠢而仗義,被女人所累,會不斷反刍愁苦,又在自己編織的故事裡充當了英雄。既慫且笨還勇,這樣的人不能不酗酒,還要在酒後話當年,把飲恨而下還不能落一滴眼淚。他不會怨前任的,反而要死抓着當年“義”舉,故作潇灑。所以他是處于什麼動機要拿出驚悚片裡謀殺的陣勢來推下花盆?我不理解。
2、到美雲家之後
美雲:我挺難受的。這麼多年我不好受。
葆樹:嘭的一聲關門了。
葆樹讓美雲閉嘴的橋段很多,每次都表現得像個喜怒無常的神經病。但是每次的“拒絕”是不是應該有層次,有差異?大哥你已經到人家家裡住了,你是要看看這個嘴上說要還你的人到底要怎麼還,還是還有一息複合指望,或是心裡不甘又被勾起,或者是拒絕女人要抹除你“恩”的意圖?我覺得在這個地方,觀衆為人物着想得可能都要比張頌文多。
3、兩個人已經是室友了,話平時不能說開,非要去服裝市場蹲守。美雲把錢打給葆樹之後說還完了。葆樹咄咄:“你要還嗎?拿什麼還?你有多少錢?還是這個店啊?”
這裡我們需要表演來回答:葆樹為什麼白天還要去蹲美雲。是不放心,放不下,覺得自己還有機會?不能在這裡隻是通過美雲自證的對白來表現葆樹的“不信任”,張頌文老師得自己演出葆樹的“不信任”,以及為什麼覺得自己有資格不信任的情感邏輯,而不是看上去隻是怪恐怖的像個什麼跟蹤狂。
4、兩個人長對白,葆樹全程走神。
葆樹(念詩般地):我媽見你之後沒幾天心梗走了。我在裡面打報告(要去看媽),沒批。想不通,我替你好事兒,怎麼就成了這樣。
美雲(恨):我就是受不了了,受不了你替我!
葆樹(繼續念詩):我替了你,倒成了我錯了。
美雲(絕望):你沒錯,你是好人,我是惡人。
……
(美雲大概說我希望你好起來)
葆樹:哦我好就你好咯?要是我永遠好不起來呢?
……
葆樹(一字一頓地):我!是!真!的!不!知!道!怎!麼!能!好!起!來!
大概是一日演婁烨電影終生晃神大師的緣故。張頌文的語言節奏,就是有一種上世紀文藝片的遊離質感。糟糕的是,他好像覺得這就是表演中所謂的“生活感”。
如果這個段落一定要分析點潛台詞的話,那就是美雲希望葆樹你要麼好起來(她可以從負疚中解脫),要麼去死(知道你是絕症時日無多嘴上說說希望你好其實就當是給你做個臨終關懷吧)——那麼相應的葆樹的心理是什麼呢?我媽因為你死了,你必須繼續愧疚别想解脫→我有恩于你,合該我控制着你→為了繼續控制你我不會“好起來”的→我不能失去對你施恩的壓制感。
台詞明明是有層次的,可是張頌文全程在朗誦。辛芷蕾不容易,跟點讀機對戲都能拿影後。
5、葆樹胃疼
葆樹:很長時間沒疼過了,不知道為什麼這兩天又開始。
這句話後面引出了一段獄中做心理咨詢,警官詢問他對不起誰,回去再想想的内容。
字面上看,葆樹想表達:胃癌因心病也就是你美雲而起。所以這段胃痛的表演是有懲罰美雲的成分嗎?不過現在隻是一段讓情節往下走的過渡句。
6、葆樹對美雲表達當年渴求,無法抑制情緒。以下是葆樹台詞:
“你最後一次來看我的時候,也是這樣坐在我對面……”
“我那段時間特别希望你來看我(哭腔),你不來,我就天天盼着你來……”
“那是我夠不到的地方(哭腔)”
如果說前面是反複強調我有恩與你(你卻仍然要抛下我),那麼這裡換路線開始披露真心。然而要讓人覺得這個人實在是真的深陷情網不能自拔是十足的可憐,應該不是隻用哭腔吧。你們又不是做廣播劇,不帶個哭腔就表現不出内心的苦楚。那個當年替女朋友頂罪的冒失也赤誠的青年此刻要上身,至于怎樣讓人憐愛他,就要看演員的本事了。
7、汽車站,收到打款後的美雲去找葆樹。
葆樹先看到美雲。
美雲:你下周不是要做檢查嗎?
葆樹:你怎麼來了?
???
這個地方可能要連導演一起怪罪了。葆樹已經看到美雲來了(有明确的鏡頭),美雲在說了一句話之後,葆樹再仿佛剛看到她一樣問“你怎麼來了”——請問這合理嗎?葆樹是胃癌,不是癡呆。像夢遊一樣說既定台詞,而不是接對手的戲是在玩什麼意識流新感覺派嗎?
看到這裡,真的已經啼笑皆非了。
最後把劇裡一句葆樹的台詞送回給張頌文:葆樹:我們以前在一起,全是真心,什麼都可以說。不知道為什麼會搞成現在這樣。
以前張老師演戲,全是真心,演什麼都對。不知道為什麼會搞成現在這樣。
辛芷蕾不容易,跟點讀機對戲還能拿影後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