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部紀錄片是十年前拍攝的,揭示了紙媒在如今互聯網、自媒體發展迅猛的時代裡,面臨的挑戰與轉型,進而引人深思新聞傳媒的發展方向。傳統的新聞媒介,電視、廣播、紙媒,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多次影響了世界曆史的發展,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其重要地位也帶來了不少争議,而随着數字媒體的發展,其新聞話語權壟斷地位正在逐步被打破。就像膠片攝像産業被數字攝影技術所淘汰一樣,這些行業也面臨着數字技術革新帶來的生存危機。随着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2010年左右美國被迫退出伊拉克戰争等事件,時代在加速變革。經濟衰退大形勢的沖擊讓每個行業都面臨着生存的抉擇,而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等諸多新聞被揭露為虛假消息,進一步為新聞傳媒業帶來了冬天。
以《紐約時報》為棱鏡,折射出的是民衆對于新聞媒體的态度與消費習慣的變遷。以往,傳統傳媒掌握着稀缺的信息展示渠道,控制着新聞制造端和傳播鍊,所以可以依靠發行收入和廣告收入運轉,且廣告收入是主體。随着假新聞的醜聞頻發,傳統傳媒公司的公信力逐步下降,其制造出的信息質量受到公衆質疑,對這個産業的根基産生了很大的沖擊力,紙媒發行量大幅下降,發行收入和廣告收入同時大幅流失,這算是禍起蕭牆。與此同時,技術的發展帶來了的競争進一步沖擊着這些傳統傳媒公司。互聯網公司同時打破了信息來源和信息傳播這兩個主要價值鍊,維基解密提供了更加具有視覺沖擊力和情緒調動能力的素材,而推特等社交媒體擁有強大的信息傳播能力,正逐步替代傳統新聞媒體對民衆的影響力。互聯網倡導免費共享的信息傳播生态,加快了民衆信息獲取渠道從傳統媒體向互聯網媒體的轉移速度。以往的商業模式難以為繼,隻能通過大量裁員、外部資本流入等手段解決經營絕境。而随着行業外資本的蠶食,很多原本嚴肅的傳媒公司隻能按照資本的意志轉向低端娛樂,大有傳統新聞傳媒行業病入膏肓、行将就木的趨勢。
傳統新聞業對于新聞的制造過程,通常需要很多審核會議以及對法律層面的各種考量,這是傳統媒體的特點。這個特點形成了相對于數字傳媒的競争劣勢,也就是信息制造成本普遍偏高,主要是編輯記者等人工成本偏高所緻,而很多互聯網傳媒“隻作信息的搬運工”,有着較強的成本競争優勢。但從另一方面看,傳統媒體擁有專業優質新聞的制造優勢,這又是數字傳媒無法比的,特别是原創性新聞。于是,《紐約時報》回顧曆史中傳統新聞行業的輝煌業績以及推動曆史的力量源泉,仔細審視了自身的核心價值。在那個“冬天”,他們開始了對于自身的革新。當時,蘋果平闆電腦也剛剛問世,越來越輕便的電腦終端,意味着互聯網無線傳播渠道将稱霸世界。這是機遇還是挑戰?他們也在探索這個答案。
而在紀錄片拍攝完的十年以後,我看到了答案。《紐約時報》在2020年新增100多萬數字用戶,這說明人們對高質量、原創和獨立新聞的需求是前所未有的。《紐約時報》把握住“深耕優質内容”的核心價值和競争力,并利用數字平台的優勢,探尋到數字訂閱的這個新商業發展模式。在這個模式中,注重不再是流量、點擊率,而是高質量原創信息。為了提供強有力的付費新聞,《紐約時報》不僅保持了“深度調查性報道和來自世界各地的一手資訊”的傳統信息制造優勢,還融入了更多的網絡調查、網絡交互式展示、虛拟現實展示以及網絡視頻展示。也就是說,十年間,他們一直在積極利用數字技術,而不是等着被技術淘汰。2021年的今天,數字訂閱被認為是當下新聞業非常重要的收入增長點,有效彌補了逐年流失的廣告收入。這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傳統與技術融合的成功案例,隻是将紙逐步換成了移動終端,但嚴肅和優質的新聞沒有死去,反而更加旺盛地生長。
在此,我想再思考探讨一下新時代的輿論生态。随着數字傳媒的興起,民衆獲得新聞的成本大幅降低,每天各類信息在社會中爆炸,并形成各種鍊式反應,從而形成了新時代的輿論生态。在這個生态圈中,自媒體促進了信息的爆炸式增長,雖然很多質量一般,信息的傳播速度相比以往大幅提升,新聞已經從講究及時性升級為實時轉播性。超強的突發信息傳播能力,将原生态信息通過網絡迅速傳播,有時是具有超強煽動性的。新生态下,輿論控制難度大幅提升,雖然近年來,無論東西方政府政見不一,但對于互聯網信息和新聞控制力度都在加強,但仍然防不勝防,危機四伏。曆史本身就是加工後的信息,新聞在過去也是,而現在原生信息卻很容易被簡單加工後成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在這種輿論生态中,民衆又很容易被互聯網算法捕捉到其喜好,并持續不斷地被以互動和“投其所好”的方式喂養着信息。在這樣的輿論生态中,搶占群體“大腦”,控制群體“意識”,利用群體“情緒”,成為了商業甚至政治、軍事的強大工具。自古以來,很多人販賣焦慮或仇恨以達到其自己的目的,而随着新時代輿論生态的誕生,精神層面鍊式反應的核武器也應運而生。新媒體技術到底帶來的是娛樂化、消費主義、便捷的信息渠道?還是毀滅前的核反應堆?也許這個問題,十年以後或者本世紀的未來也會告訴我們答案。總之,在擁抱技術變革,融合技術革新的時代裡,在沉浸互聯網信息巨浪的時代裡,我們真的很需要多一些濾去情緒、濾去偏見、客觀加工的、理性的、優質的信息内容,帶着我們更真實地領悟和理解世界萬千。真實和客觀對于烏合之衆可能是無價值的,但對于那些清醒的人來說卻是無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