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女心理師》似乎戳中了很多人的内心世界,彈幕上各種各樣的“我也是這樣的”、“我的父母也是這樣的”和“我學生時代也是這樣的”等等類似的表達,似乎觀看的人都有同樣的心理問題。

緊跟着電視劇的走向,從楊紫飾演的賀頓嘴裡,我們認識了不少專業的心理學詞彙,了解了不少心理學的方法,就像是在看科普劇一般,讓我們這些屏幕以外的人都被深深吸引了進去。

...

女心理師——海報

這部電視劇是改編自畢淑敏的《女心理師》,雖然沒有看過小說,但大師出品必是精品,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說不定還可以收獲更多的心理學知識,何樂而不為呢?

說到這裡,原生家庭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似乎成為了心理疾病的原點,而其他一切的問題都是由原生家庭延伸出來的分支,從學生到家長,從孩子到父母,從小孩到老人,大衆的每個人都逃不開它的影響,也包括我。

...

女心理師——書籍

人都是被逼出來的,此話一點兒不假,父母的父母影響了小時候的父母一直到結婚生子,也影響了我們。似乎母親被父親的少作為而逼着強大起來,直到現在,母親在外人的口中都是厲害的代名詞,是家庭的頂梁柱,父親反而被弱化了。

惰性使然?父親其實會說話做事,也愛勞動,莊稼人靠着田地而活,總是需要早出晚歸的。汗水的真與假,騙的了别人,騙不了收成。也或許是老輩的因素影響,家人都很實在,實在的不敢逃出舒适圈,能活着已經不易,還奢求什麼其他的。

也是這個原因,父母主要的心思在掙錢上,和我們姐弟三的交流就少了些,這也是我們三都不愛說話的主要原因吧。而擺脫影響,需要付出的可不僅僅是時間了,尤其是我,後來的十幾年内都不愛說話,一度造成假性結巴,溝通緊張,說話聲音低,沒有自信心,沒有年輕人該有的朝氣,迷茫中度過了一天又一天。

也是随着時間的推移,了解到了以前發生的一些事情,知曉了曆史的真相,才算是有了改變的想法,才慢慢開始有了改變,雖然很難又很慢,但至少在改變中。

無論曾發生過什麼,都是過去式了,要看未來如何,就要做好當下,隻要邁開了步伐,就不算晚,美好終會到來,幸福終将降臨。

電視劇也是人生的縮影,心理疾病藏着隻會更加嚴重,甚至危及到生命,所以大膽的敞開心扉,把它講述出來,挖掘出來,戰勝它,把它當做墊腳石,就會有更美好的事情發生。

相信,就會發生;努力,就會有結果。相信努力的自己,終會遇見更美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