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排提醒,有劇透,不過這個電影劇不劇透也沒啥區别。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這部電影,那就是:一個女人,妄想通過學英語來扭轉家庭地位。這個方式,就和這個民族妄想通過學英語來扭轉國際地位一樣好笑。
整部電影看完,就是給人一種不痛不癢的感覺,一個家庭裡面,女主得不到丈夫和女兒的尊重,她以為是因為自己不會英語,錯啦,你學會了英語,你的丈夫和女兒還會說,你不會物理,你不會化學,你不會計算機……最好笑的是,片尾女主用英語說了段家庭啊平等啊之類的演講,丈夫和女兒就幡然醒悟了,簡直不要太随意好吧。根本就沒有抓住核心矛盾,他們嘲笑一個家庭婦女,就是因為在他們的骨子裡,就認為女性的社會地位低,就是“生下來就是為了做甜奶球的”,就是既要家裡四個人四樣早餐伺候着還要遭嫌棄的好吧?學了個英語,家庭地位就扭轉了,簡直比随随便便就登上印度樂壇巅峰的《神秘巨星》還要随便。
我覺得導演和編劇能編出這樣的劇情,把學英語當做女主解脫的武器,一方面在于,他們自己也不知道,或者說不願意承認,首先要讓女性經濟獨立,讓女主真正憑借自己熱愛的廚藝去做一個entrepreneur,才能真正解決女主當下的處境問題;另一方面,說的官方點,就是骨子裡透出了一股子文化不自信,一種想要通過學英語、并且忘記和鄙視自己母語的方式脫亞入歐的天真。但這種方法怎麼可能成功呢?導演和編劇把一種十分天真的想法映射到了電影之中,覺得印度人拽兩句洋文,就能在地球這個大家庭和洋大人平起平坐了……那個英語班的印度程序員,他的同事還是會覺得他不過是個會搞程序的白癡罷了。
整部電影最搞笑的一個橋段是,一個黑人服務員鄙視女主,就因為女主不會英語……怎麼說呢,祖上同為殖民地的二等公民,卻有種五十步笑百步的優越感,不對,黑人那時候是白人的奴隸,連二等公民都算不上。難道那個黑人是因為學會了英語所以趾高氣昂嗎?不是,那是因為她是個美國人,而且美國黑人還搞了平權運動(結果還不徹底)好吧,所以啊,學英語救不了印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