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細妹聽話”,困住了太多細妹的人生,而透過細妹的人生,看見了這部劇的厚度。
初看吳細妹,一個過于普通的家庭婦女,表情淡淡的,像是機械的活着,她面對警察有問必答,但深究又不值得信賴,一個過于平平無奇的角色。
直到警察問起過往,她平淡開口,被媽媽抛棄時候,被告知她要乖要聽話,被迫嫁給家暴男的時候,阿婆告訴她要熬,要聽話,說有個孩子就好了,被打時候,細妹去墳前說自己快熬不下去了,她求菩薩給個孩子,但菩薩隻能見證她一次次被打被羞辱,而她第一次決定不要聽話,她獲得了一次新生。

...

第二次感情以熱戀開始,卻沒有讓細妹安穩,被迫堕胎,她選擇再一次聽話,在聽話中接受着他人傷害自己,吳細妹照鏡子,幻想自己懷孕時的那幕,簡直刀人心,直到十年後的衛海,無論是人命案還是孩子的病,細妹都沒如願得到過安穩的日子。
透過吳細妹,仿佛窺見了細妹們的一生,沒人在乎細妹們,細妹們隻是生育的工具,迂腐的思想環繞在周圍,保護她們的阿婆也在告訴她們要熬要聽話,她們處在黑暗中心,見不得一絲光亮,紅色幹淨的嫁衣是面子,破爛的涼鞋是裡子,她們就這樣走了一遍又一遍破敗難熬的一生,在命運裡打轉。
劇的魅力在于,吳細妹在打轉的命運裡選擇了一次次不聽話,看似是新生,其實隻是短暫的喘息,命運如此,個人的反抗最終會被消磨,命運擺弄過後,還有極端反抗過後要面臨的法律的制裁,劇作沒有為了打造一個讓人看了會情緒上頭的女性角色而脫離實際,而是把女性命運攤開來講,阿婆的勸告,是代際循環的一種諷刺,那次“借種”,撕開了罪惡的遮羞布,那一次次堕胎,是女性始終轉不出命運的圈,十年後吳細妹麻木神情,更是唱盡了細妹們命運的可悲,嘗試走出漩渦的人,到頭來還在漩渦裡打轉。
看過吳細妹的過往,還會發現,創作者為了塑造群體的同時,最後還沒有抛掉個人,經曆了一切過後,她變得會算計謀劃、狠厲,而不是通過這個角色講完群體就犧牲掉,吳細妹的故事線還在繼續,黑化後的罪與孽,都在繼續,這就是優秀的劇作,講了,人物背後的意義就點透,但劇集沒結局之前,人物還可以繼續講下去,突然也有些理解了,為什麼吳細妹會跟小軍最後在一起,小軍可能是,唯一聽細妹話的人吧,正午不僅是在人物、人性塑造上有功力,對女性議題的思考,也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