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瞬息全宇宙到怒嗆人生,越來越覺得近幾年探讨亞裔處境的影視像是導演和編劇們不約而同發起的一場“療愈”,一種自下而上的力量。但是這樣的“療愈”也僅僅隻是觀衆一方無盡的共鳴而已。
當虛無主義不知不覺成為我們都沒有意識到的邏輯主導,“對”與“錯”本身失去意義,我們回歸動物的本性,一切皆是“欲”在不斷外化。或許在“欲”的混亂中我們有時意識到,這并不是我們目前所能夠适應的活法。
第九集結尾片尾曲all is full of love讓我很驚喜(btw全劇選歌都很在線),不僅是因為碧玉歌聲驚現。這首歌我曾幻想過完美的使用場景出現了。劇中Amy一直渴求的“無條件的愛”到底在哪裡?碧玉說“all is full of love”,頗具理想主義的anthem在人們虛無主義的凝視下更多具一份玩味——漆黑一片中,兩輛由路怒結緣的車相互追逐,最終在一聲逐漸升高的“all is full of love”中滑下山坡。

...
all is full of love歌詞
...
all is full of love歌詞
...
all is full of love歌詞

“unconditional love”在哪裡?nowhere。我曾好幾次暗暗感慨Amy與George的關系都已經支離破碎成那樣,卻還是會因為女兒June産生像泡泡般易碎的溫情。好奇女兒能不能感受到這份易碎,更好奇Amy對于女兒的感情究竟是什麼。“母親對女兒的感情究竟是什麼”,這個問題很白癡對嗎?因為在東亞家庭中我們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條件的”。于是我們總是會下意識相信——即使我們早知道這不是真的。迎面這一份 假定的殘忍 本身是殘酷的,所以amy在自己的下一代June上尋找着那份“無條件”帶來的安全感、帶來的确定性,以此抵消自己在生活中根植的焦慮、不定。

“确定”在當今這個時代有多重要?當我們每天起床彈起身,将腳離開床單牢牢踩在地上時,我們已是無數個Amy。

...
Amy在女兒June身上尋找的

在看這部劇之前聽到最多的介紹,是有關“路怒”,真正看了之後才發現路怒情節其實不多。但“路怒”這個元素選取的确實巧妙。

“路怒”毫無疑問是帶有對抗性質的。但路怒真正的雙方坐在車裡,通過鳴笛展現對抗,發洩情緒——車的鳴笛聲并不是自己的聲音,直接對抗的車也不是自己本體。在下意識選擇的對抗場景中,參與對抗的都不是自己,而是形成一圈保護自我的屏障。這是安全感的缺失,也是“含蓄”的發洩方式——這很東亞。我們難以直接表達情緒,表現出“情緒化”的負罪感一次次告訴我們,這是我們應恪守的素質操守。

...
第一季路怒名場面
...
萬物起源

由此,亞裔的路怒也被賦予獨特意味。由第一次路怒開始,牽連出的一個又一個選擇中,事情變得愈發戲劇性,也走向一個個worse。在最後,兩人被困荒野時,Danny對整部劇情做出一個無比精辟的總結: “我們出生于世,做出一些選擇,突然,一切變成了這樣。”一場浩大的關于路怒的蝴蝶效應中,被壓抑已久的自我在一次次選擇中失控。或許蝴蝶效應開始的更早,在兩人初生呱呱落地之時,又或許要再往上推幾輩。總之這場關于亞裔們人生的蝴蝶效應,在“路怒”的隐喻中開始,最終化為幾隻框外烏鴉的詠歎。

...
...
...
...
...
...

電視劇的結尾很動人。在燈光流動中,樂隊歌聲響起。令人難以想象的爛攤子、糟糕的世界、雜亂的病房中,Danny在最後一刻擡起手,兩人如定格于此般相擁。現實一些想,Danny擡起的手或許像是編劇向觀衆的“撫慰”:當下或許很糟,但是還沒到worst。

但是我還是更願意相信,在靜止的這一刻,一切有關東亞的悲劇的宿命的循環怪圈就此打破,延出一條向着未知無限伸長的紐帶——而未知也從未如此充滿期待。

...
相擁
...
the end
...
怒嗆人生 (2023)8.72023 / 美國 / 劇情 喜劇 / 宮崎光代 傑克·施萊爾 李成真 / 史蒂文·元 黃阿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