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的六月四日,我第一次實現了人生中一個階段性的理想——自己成立一個專業 水平比較高的短片劇組,講述一個自己不講出來就想死的故事。這個故事的名字叫做《出發》,而這個“出發”,同時也意味着我自己的一次“出發”。因為《出發》,結識了很多很棒的好朋友們,同時也讓我在這所學校裡,再次燃起了搞電影的希望。很榮幸的是,在本次 《灰色狂奔》劇組中,我的老朋友們仍然站在我這裡,伴我築夢;同時,團隊裡也新添了 很多新鮮血液。我感謝各位老朋友們長期以來的支持,也歡迎新朋友們的到來。 如果讓我用一個顔色來描繪我的青春,那麼我一定會選灰色。于我而言,骨子裡的叛逆基因讓我反感學校的一切教育制度。我從很小的時候開始熱愛電影、準備藝考,但是在我的高中,封閉且隻有學習的生活讓我痛不欲生。于是我開始不停地反抗,我将眼光抛向學 校裡的一個邊緣群體,那便是體育生。

我們學校裡的大多體育生都是不學無術的混子,我便經常聯合他們一起做一些違反規定的事情。翻牆出去隻為一根烤腸;在四人寝湊夠十一個人喝酒抽煙……盡管最後挨得處分比誰都多,但是我依然覺得,那一個個翻牆逃學的晚上,我們肆意橫穿馬路,吞吐着煙霧,我在馬路中間大喊《泰坦尼克号》中的傑克台詞:

I am the king of the world!

那仍然是我最美好的回憶,直到現在。

後來的我,好像早已沒有了當初的那種狂野力氣。有一天,命運的巧合下,我突然想到高中時期閱讀的一本韓寒的小說——《三重門》。書裡講述的故事,大概是一個高中生,靠花錢上了一所重點高中之後種種的不适應。 我突然便有了靈感,這讓我想起了我高中時期的那些體育生,他們身上帶有的放縱, 焦慮,不安,以及我們共同擁有的叛逆。我們每個人在青春的成長中,都不是自由的狀 态,每個人都背負着巨大的壓力,體育生也是如此。我曾經與那些混子體育生聊天,他們家裡并不是特别有錢,有錢到能讓自己肆意揮霍青春。他們的混,主要是對家長及老 師的叛逆。有一次我們一起在教務處領處分,一個混子打電話跟家長吵起來,大意是他們平時根本不理解他,隻知道給他壓力,學校裡成績不好誰也不待見他……因此家長說 什麼,他偏偏要反着來。 那一刻我明白過來,在很多人的世界裡,“混“、“叛逆”這類詞彙,其實并不是用來彰顯個性,顯示自己有多麼的社會氣息,而是他們在用自己的方式,和成人世界做對抗。 因此,我想講述一個與我們同時代的少年,在對抗成人世界中和身邊人發生的故事。 這便是影片的主題。(但是最後成片并沒有表達出來,這是最大的遺憾。)

...
《灰色狂奔》是我的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短片作品

從二三年九月初到二三年十二月月末,從秋初生根,到冬中結果。回頭看看,《灰色狂奔》已經陪伴我狂奔了完整的四個月之久。可以說,《灰色狂奔》是我真正意義上的短片處女作,期間經曆了太多次被擊垮,也經曆了太多次浴火重生。因此非常感謝組裡的每一位朋友,沒有你們,就沒有《灰色狂奔》。

四個月過去,再看《灰色狂奔》,似乎是在與過去那個略顯稚嫩的自己交流,這種感覺非常奇妙,因此今天,我要站在現在的角度回看過去,從幾個方面來陳述分析在《灰色狂奔》前期、中期、後期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以過去的自己為鑒。分析本次導演過程中自己的反思,并在以後的生涯中努力規避。

...
《灰色狂奔》劇照

一 · 影片的劇作

1、人物的塑造

反思下來,自己目前所有短片作品一直脫離不了學生氣的原因,除卻預算不足這一現實原因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于劇作。目前我們每一次的短片創作講述的都是年齡相仿人物的故事,并且人物身上沒有特别的屬性,是芸芸衆生中的一員但并無自己的特點。《灰色狂奔》亦是如此,我想去講述一個高中階段的邊緣群體——體育生,又沒有展現出他們的真實生活,片子裡永遠是幾個人在表演,群演似乎都沒有性格。開機前幾天一位組員跟我說,我們現在的劇本太像一個遊戲了,裡面每個人都是NPC一樣,主角的成長軌迹太好猜了,一點懸念都沒有。其實說白了,就是人物立不起來,人物薄的就像一張紙,這個人是好人,他對主角就隻有好念頭,會一直幫助他,這種人設怎麼會立得住呢?因此在後面我不斷地嘗試去給每個人加陰暗面,試圖讓人物形象更加立體,但可惜為時已晚。

2、劇作的台詞

剛剛提到感情戲,在《灰色狂奔》中的感情戲基本都是通過台詞展示,現在回看第一版劇本,那些台詞簡直一點情緒都沒有,可憐的台詞都展現不出來情緒,觀衆怎麼能看出來面前這對男孩女孩之間情愫的暗流湧動呢?後來我翻看了很多電影中的對話戲片段,給了我很多啟發。台詞太多就變成相聲小品,太少又滿足不了現階段的叙事要求。台詞的處理,必須恰到好處,詳略得當。

3、劇作和預算

在學生劇組中,劇作是嚴格被預算束縛住的。有的時候不能任由編劇發揮,因為一旦發揮過勁,就會超支預算,或者根本無法實現。在《灰色狂奔》的劇本創作階段,為了節省預算,我們決定采用大量外景拍攝,減少室内戲的數量。在當時我以為這是一個明智之選,但是後來才知道,外景拍攝其實并沒有讓我們省下來多少預算,當然這和我們的選景距離遠有關系。但是最嚴重的問題是,外景的不可控因素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因為外景不可控而耽誤的進度,這種危機感要遠遠大于預算超支,預算可以節省,但外景出問題(體育館排水噪音極大、大風天氣無法收音、天光消失的快、多雲天氣畫面不好看……)這是會讓一個學生劇組幾十号人全部癱瘓的大問題。因此在劇本創作過程中一定要調節好室内景室外景的比例,并且在堪景籌備的過程中就應該對外景深度考察,在不可控中尋找可控。

4、劇作中的情緒

從影片創作的角度來說,我覺得目前對于青年電影人來說,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掌握情緒。“拍電影就像在和觀衆談戀愛”,這是我在本次拍攝過程中收獲到最大的一個經驗。在青年階段我們無法拍攝太多宏大題材或者沒有足夠預算保證畫面質感的情況下,那麼就應該多從情緒下手,為觀衆提供情緒價值。在劇本創作的時候,好的情緒甚至能彌補劇作上的一些不足。我們常開玩笑“情緒烘托上去了,豆瓣評分就上去了”。藝術的鑒賞本質離不開情緒,情緒掌控得當的影片往往餘味深長,令人難以忘懷。而在《灰色狂奔》中,男女主角的情感戲份因為中期種種原因沒有按照原先設想拍完,情感戲崩了,後面烘托情緒的主要手段就是鋪音樂,這又是一個非常低級淺層的手段。因此掌控情緒的手段又及其考驗導演的功力,需要從頭到尾埋有線索,需要情感層層遞進,更需要視聽語言的娴熟運用。

...
《灰色狂奔》劇照

《灰色狂奔》劇照

三 · 影片的中期拍攝

用一個詞來形容中期這段時間,那就是——災難。這種災難來源于各種各樣外界的阻力,也來源于我經驗的不足。

1、外界的阻力

首先,人員方面的阻力。人員的時間一直協調不好,這個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也不是他們自身的原因。在10.19日開拍第一天晚上,本來計劃出發對接器材的攝影老師和燈光助理,還有已經準備出發的錄音老師和錄音助理突然被學校叫回去開會。這就極大地耽誤了我們全組的進度,最後比通告表晚了一個小時才出發。

對接設備的時候,發現提前三天跟器材公司預留的設備沒有了,隻剩下别的錄機可用,并且後面發現跟學校借的收音麥克風也是壞的。此類問題不停地折磨着我們,因為設備不夠精良,耽誤了大量的進度。

開機第一天殺青時間淩晨1:21,通告預計殺青時間23:00。

由于第一天的進度落後,組員們幾乎夜裡四點才回到住所。為了保證大家的基本休息,導緻第二天無法按照原計劃開拍進行,中期拍攝開始到了最噩夢的階段。

2 、瘋狂的狂奔

現在看看當時制作的通告,其實當時的趕進度、追天光,包括最後沒按預期計劃殺青又要補拍……等等情況的發生其實早就埋下了伏筆。在制作通告的時候我就犯了大錯,拍攝第三天要在八個小時完成60個鏡頭,當時我居然覺得很合理。由此可見那個時候根本對于鏡頭沒有認識,根據現有的經驗總結,一天拍攝20~30個鏡頭才是比較合理的數量。在之前的拍攝過程中,全片也就不過50~60個鏡頭,分成兩三天來拍。而對于這個120個分鏡頭體量的短片,至少需要三整天來拍,才能保證最起碼的鏡頭質量。所以,在前期工作中的通告制作環節就出現了如此低級的錯誤,中期出現的種種問題,也是在所難免的。再加上對時間的預留不夠充足,時間表被安排的毫無容錯,也是一個緻命的問題。這邊被耽誤了,就隻能拆了東牆補西牆,耽誤下一場戲的拍攝時間來拍攝這一場,到最後,甚至在片場出現了為了保全進度删去整一場戲的事情。

3、關于視聽

《灰色狂奔》的編劇、導演、剪輯、分鏡頭制作都是我一人完成,甚至攝影方面我也拍攝了大概三分之一的鏡頭。因此攝影方面出現的問題我是要付主要責任的。

在鏡頭方面,我覺得問題主要是出現在前期分鏡設計上面。在這方面我還是缺少很多理論性的知識,憑空臆想出來的鏡頭很多在組接上會出現問題。并且在場與場的銜接上,轉場設計的不夠好。就比如錄音老師給我提的一個建議,在第二場室内戲加一個收音機或是老式留聲機之類的東西,方便進行更自然的音樂轉場。不過後來并沒有實現,并且很多聲音設計上的方案後來都放棄了,這是比較可惜的一點。

在拍攝的時候,有一次DIT導卡的時候,攝影組和美術組回看了一眼素材,他們便發現有很多鏡頭将會出現銜接不上的問題。對于一個導演來說,缺少攝影思維無疑是緻命的,因此我需要多訓練多學習攝影鏡頭組接的知識,需要不斷從電影作品中汲取知識和能量。在拍攝完畢後我不停地觀影,我發現很多鏡頭根本沒有我想象地那麼複雜,都可以利用一些巧思很簡潔地拍出來。而我在前期構思當中,往往想要事無巨細地展現故事,添加了太多碎片化的叙事鏡頭,也會在中期耗費大量時間。

在這裡引用攝影老師的一段話——

“總而言之就是我們現在需要學習好萊塢的那套理論體系,先把好萊塢那套掌握明白再說藝術化處理。比如給我們講的畫面中人物距離對應的人物關系,在畫面裡倆人看起來到底距離是多少,對應人物關系;或者是我們講過的,人物是保持開放包容的姿态,使用開放式構圖,還是封閉自負固執反抗。 我們的劇本打磨了 2個月,但是分鏡出的相對劇本打磨個人感覺還是時間緊了不少,導緻出現本不錯但是轉換成視聽語言的時候,效果會比預想的下降。但是攝影這邊我自己覺得有些鏡頭出于實踐經驗不足是失控的。然後在分鏡頭腳本上我覺得也是需要我們以後再好好學習理論去支撐的。我有疑慮不知道導演或者攝影該怎麼解釋這一場戲的鏡頭組接。我們現在抛開美學不談,抛開有些同期音太嘈雜不談,在用鏡頭完成對故事本體的講述上是有失控的。我們對分鏡頭腳本以及攝影機和人物調度的排練欠缺。”

在中國影視攝影師學會—程馬專訪中他提到,魏書均的《河邊的錯誤》剪輯完畢隻有兩個鏡頭沒有剪進去。這歸功于導演前期強大且詳細的腳本設計。在影視行業裡面,前期詳細詳盡的腳本設計無疑是重中之重了。回想我的第一次拍片經曆,就是因為前期設計不夠詳盡,甚至沒有設計,導緻拍攝時候手忙腳亂,最後出來的素材幾乎沒有邏輯。很多人對我說,需要重視腳本的設計,我也一直滿足于自己做的腳本。但是放在這次創作中,腳本的創作漏洞還是很多的,加上非常多的臨場改動,導緻中期拍攝時我們讨論說:“感覺這片子不上剪輯台永遠不知道是什麼樣子”。

《灰色狂奔》劇照

...
《灰色狂奔》劇照

四 · 影片的剪輯工作

在剪輯過程中我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影片節奏的變化。由于中期删了一場戲,雖然對劇情沒有影響,但是卻大大改變了影片節奏。這是一個緻命的問題,影片叙事節奏如果奇怪,影片的質感再好,也不過時一坨包裝精美的屎罷了。

殺青過後,《灰色狂奔》的美術指導對我說的一句話讓我仍然記憶猶新,他說:

“不要在片場輕易推翻你幾個月以來的設想。”

确實是這個樣子的,幾個月的設想,怎麼會有一場戲是沒有用處的呢?怎麼會可以删去并且沒有任何影響的呢?所以在以後的拍攝過程中,一定要慎重删戲,慎重臨場做改動。不要再慌張着急的時候做決定。

我個人對本片的剪輯還算是滿意的,個人對剪輯工作的打分能在70分左右。因為中期拍攝的混亂,很多場次并不能夠順暢地按照原劇本進行線性叙事。因此我把時間線打亂,頭一次在劇情片的創作中使用交叉剪輯,效果竟意外地好,至少情緒的感染力能比線性叙事高很多。也是通過這次剪輯工作,讓我對剪輯更加重視起來,剪輯是真的能救命的,但此般說法,當然隻是下下策。能在前期做好的事情,就不要拖到後期。

...
《灰色狂奔》殺青照

感謝閱讀

Filmester/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