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朱麗葉的信》是每個夏天都想重溫的電影,故事發生在意大利的夏天,小城裡的陽光、遊人、房子的影子,都是散漫的,仿佛魂魄有一小部分已經抽離,晃晃悠悠飄在頭頂心。

...

女主角跟着男友到維羅納旅行。男友隻專注工作,于是她自己閑逛到《羅密歐與朱麗葉》朱麗葉故居,那有一面許願牆,貼滿了世界各地來的有心人愛情故事。後來她發現,原來這裡有個“朱麗葉之家”,幾位女士負責給形形色色的情書回複,為婚姻答疑解惑,開解疾病與生死。

...

前陣子我在《VOGUE》上看到了一個年輕女作家(和女主角一樣)去朱麗葉之家,并體驗了“朱麗葉的秘書”這個工作。

每年這裡貨真價實收到近萬封信件,她們按照語言分類,如果遇到志願者也不掌握的語言,也歡迎來自世界各地訪客們的幫助。

女作家拿到了标注着“英語”字樣的盒子。裡頭有一個女孩用稚嫩的筆迹寫道,男友出軌後,她每天早上5點醒來,驚恐發作持續了一個月。另外一張明信片,一位女士透露她的丈夫表明已經不愛她了,但想留下來,努力找回曾經的感情。

有人對自己的性取向感到疑惑,不知道該不該跟丈夫說明,還是先偷偷摸摸探索。

有人把自己寫給前任的所有情書都寄來了,她說,朱麗葉,希望你能感受到我付出的感情。

數十年來,朱麗葉的秘書們通過信件,不止看到了愛情,還有政治與曆史對情感的影響。一位瑞典記者愛上了種族隔離時期南非被囚禁的黑人男子。烏克蘭女孩傾訴,因為戰争,她被迫與俄羅斯男友分離。

現實生活不全是柔情蜜意,也充滿了殘忍與冰冷。

...

女作家在院子裡看到一群女孩在一切寫信,就像電影開場那樣。起初她們還在笑鬧,後來漸漸安靜。一個接一個起身,把信扔進紅色郵箱。最後一個女孩盤腿坐在人行道上,紙張寫滿了潦草字迹,她不停地劃掉一些字,又重新寫,像是在琢磨自己的愛情——關于相處、體諒、包容,關于電光石火的觸動是否會永久。

電影的女主角給50年前的年輕女孩回複:“怎樣”和“如果”是兩個毫無傷害性的詞,但如果放在一起,足以産生困擾你一生的力量。如果…那會是怎樣呢?如果當時感覺是真的,何不現在去實現呢?你需要的僅僅是勇氣,要遵從你的心聲。

在這個一切都講求迅速高效的年代,愛情仿佛是幻劑。它是否真的存在?也許都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你會不會相信它,尋找它,允許自己接近萬分之一的心動。

...

BTW,本片風光極美,田園、酒窖、小城、雕塑……每個意大利人都開開心心,老太太們說最好的婚姻就是到現在每晚都還親熱,老頭子們輕輕擡着女士的手淺吻,又狡猾又可愛。男女主角舉着大顆的冰激淩甜蜜打架——女人啊,還是得看點這些才能好好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