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直接被震撼了,很不尋常的一部片子,影片圍繞着一個特殊的“家庭”展開,這個家庭的成員沒有血緣關系,卻因各種機緣巧合共同生活在一起。他們生活在社會的底層,以偷竊等方式艱難地維持生計。

從表面上看,電影似乎在講述一個關于犯罪與生存的故事。爸爸柴田治和兒子祥太時常進行偷竊活動,這種行為無疑是違法的,但導演并沒有簡單地對其進行批判,而是通過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生活背景,展現出他們行為背後的無奈。

祥太的成長曆程是影片的一條重要線索。他被柴田治從車裡救回後,便開始接受這種特殊的“生存教育”。然而,随着年齡的增長和經曆的豐富,祥太内心對于偷竊的認知逐漸發生了變化。便利店老爺爺的告誡,使他開始對偷竊行為産生懷疑;偷橙子時的掩護與猶豫,以及後來對砸車窗偷包的抗拒,都顯示出他内心的掙紮和道德意識的覺醒。可樂餅這一意象在影片中多次出現,它象征着祥太内心渴望的正常與安心,因為這是通過正常購買而非偷竊得來的。祥太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思考着是非對錯,尋找着自己的價值觀。

小女孩友裡的加入,給這個家庭帶來了新的變化和沖擊。她來自一個充滿暴力和冷漠的原生家庭,親生父母對她的虐待讓人心疼。在小偷家族中,她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溫暖和關愛。信代陪她燒掉裙子的舉動,不僅是為了隐藏她的身份,更是幫助她擺脫過去的陰影。而友裡前後對待道歉的态度轉變,也顯示出她内心的成長和對真正親情的渴望。她不再是那個唯唯諾諾、不斷道歉的小女孩,而是開始有了自己的反抗意識。

家庭中的其他成員也各自有着複雜的故事和性格。媽媽信代,她在洗衣店工作時會順手牽羊,展現出了一種市儈的生存智慧。然而,她對友裡的關愛和保護,又讓人看到了她内心的善良和母性。她與柴田治之間的感情,既有相互扶持的一面,也有着現實生活的無奈。在被警察質問時,她内心的矛盾和痛苦被演員演繹得淋漓盡緻,讓觀衆深刻感受到她對孩子的真情以及對自身行為的反思。

奶奶初枝是這個家庭的長輩,她的存在給了家庭成員們一種精神上的依靠。她依靠養老金維持着家庭的基本生活,但她與亞紀之間的關系卻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支持。亞紀在風俗店工作并使用妹妹的名字,反映出她内心對家庭的不滿和對親情的渴望。她與客人談論泳衣的事情,暗示了她曾經擁有過幸福的家庭時光,但如今的生活卻讓她感到孤獨和迷茫。奶奶從亞紀父母那裡拿錢,卻将其全部積攢下來留給亞紀,這一細節體現出奶奶對亞紀深深的愛和關懷。

影片中的每一個人物都不是單一的、平面的,而是充滿了矛盾和複雜性。他們既有着小偷的身份,做出了違法的行為,但同時又有着豐富的情感和善良的一面。他們在極端貧困的生活環境下,努力尋找着溫暖和愛,彼此扶持、相互慰藉。這種人性的多面性使得觀衆難以簡單地對他們進行評判,而是引發了對于人性本質的深入思考。

是枝裕和以其獨特的導演風格,将鏡頭對準了這些社會邊緣人物的日常生活。他沒有刻意渲染苦難,也沒有過度美化他們的行為,而是以一種平實、細膩的方式展現出生活的真實面貌。通過日常的對話、瑣碎的細節以及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觀衆能夠真切地感受到他們之間濃厚的情感紐帶。例如,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泡面、在海邊玩耍等場景,雖然簡單卻充滿了溫情,讓人體會到他們在艱難生活中所創造出的幸福時刻。

電影中的家庭關系也打破了傳統的血緣觀念。在小偷家族中,沒有血緣關系的人們卻能夠建立起深厚的親情。他們相互關心、照顧,共同面對生活的困境。這種非傳統的家庭模式挑戰了社會對于家庭的固有定義,讓觀衆思考家庭的真正内涵究竟是什麼。是血緣的聯系,還是彼此之間的關愛、理解和支持?影片似乎在告訴我們,親情并非僅僅取決于血緣,而是在相互陪伴、相互溫暖的過程中産生的。

同時,電影也深刻地反映了社會問題。老齡化、失業、貧困等社會現象在影片中都有所體現。這些人物生活在社會的底層,缺乏良好的教育和就業機會,不得不采取一些不正當的手段來維持生計。他們的遭遇揭示了社會制度的不完善和社會對于弱勢群體的關注不足。然而,導演并沒有僅僅停留在對社會問題的揭示上,而是通過展現人物之間的情感和相互扶持,傳遞出一種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希望和溫暖的力量。

在視聽語言方面,電影也有着出色的表現。影片的色調較為暗淡,營造出一種壓抑的氛圍,與人物的生活環境和心境相契合。而在一些溫馨的場景中,又會有明亮的光線透入,形成一種對比,給人以希望的感覺。攝影手法上,多采用平視和仰視的角度,尤其是對孩子們的拍攝,這種視角體現了對他們的尊重,也讓觀衆更容易走進孩子們的内心世界。

影片的結尾,祥太在車上默默喊出的那聲“爸爸”,以及友裡在陽台上反複唱着奶奶教的童謠,給人留下了無盡的遐想。這兩個場景看似輕描淡寫,實則蘊含着深刻的情感。它們既表達了每個成員對小偷家族的眷戀和不舍,也暗示了這段特殊的經曆在他們心中留下的難以磨滅的印記。

此外,電影中還隐藏着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細節,這些細節進一步豐富了影片的内涵。比如,信代告訴祥太隻要不把店弄垮就沒事,而當祥太看到便利店關門并貼上“喪中”時,他以為是自己的偷竊行為導緻了店鋪的倒閉,從而産生了内疚之情。這一細節既展現了祥太内心的善良,也反映出他對于是非對錯的模糊認知。還有阿治和祥太最後一次睡在一起時的對話,阿治承認自己當時有丢下祥太逃跑的想法,而祥太則表示自己是故意被抓,這揭示了兩人之間複雜的情感以及祥太内心的矛盾和成長。

《小偷家族》不僅僅是一部關于小偷的電影,它更是一幅描繪人性、家庭、社會的複雜拼圖。通過這個特殊家庭的故事,導演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光輝與陰暗、家庭的溫暖與無奈、社會的殘酷與希望。它讓我們意識到,生活中的善與惡并非絕對對立,而是相互交織;家庭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但親情的力量始終強大;社會問題的存在不能被忽視,但個體在困境中的掙紮與堅持同樣值得關注。

這部電影沒有給出明确的答案和結論,而是留給觀衆自己去思考、去感悟,去體察生命的意義,它讓我們反思自己對于家庭、親情、道德、社會的認知和态度,引發我們對于人性的深層次探讨。它提醒着我們,在這個複雜的世界中,每個人都在尋找着愛與歸屬,而真正的溫暖和幸福,或許就隐藏在那些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生活細節之中。

總之,《小偷家族》以其深刻的主題、細膩的人物刻畫、真實的生活描繪和出色的藝術表現,成為了一部令人難以忘懷的經典之作。它讓我們在感受到生活的苦澀與無奈的同時,也看到了人性的美好與希望,家裡沒錢卻讓人心生向往,甚至可以看成是一個破破爛爛的烏托邦,促使我們更加珍惜身邊的溫暖,更加關注社會邊緣群體的生存狀态,以及更加深入地思考生活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