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了《縣委大院》,第一個鏡頭是胡歌飾演的新任縣長梅曉歌在跑步的鏡頭。

看到胡歌,很自然地就會想到在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扮演侯亮平的陸毅。我當時對陸毅的表演是很不看好的,尤其是在一堆老戲骨的襯托下,陸毅略顯浮誇做作的表演更顯油膩。

幾場戲看下來,胡歌的表演很自然,表演水平在陸毅之上,做到了不着表演痕迹的程度。

然後是拆遷現場的群演戲,有點肚子的黃磊終于不再重複飾演油嘴滑舌的中年好男人,這一本正經的樣子讓我不太習慣。這場戲很真實,牆頭拿着蒲扇看熱鬧的群衆簡直就是真實生活的再現。

後面就是對上訪群衆進行圍追堵截的戲份,上訪群衆中看到了《炊事班的故事》裡的小毛,歲月的殺豬刀讓小毛變成了胡子拉碴滿臉滄桑的老毛。

圍追堵截上訪群衆這場戲拍得有點過于簡單,可能是出于過審的目的。這場戲可以将民與官的複雜矛盾展現出來,合法上訪作為憲法賦予人民群衆權利,在實際生活中卻往往被認作不合法的舉動,這一點可以深究,也可以用劇情諷刺,效果或許會更好。

這場戲中任程偉扮演的村主任充當了官民矛盾的緩沖物,他明裡和鎮長一起圍追堵截上訪群衆,暗裡又幫助上訪群衆躲避路障。村主任在我國法律體系下并不是官,但是在村民眼中村主任就是父母官,這樣的定位會導緻任程偉扮演的村主任角色更複雜。

林志為考上公務員第一天去縣委大院報到,這應該也是本劇的一條主線,以一個官場新人的視角來審視劇中的各色人物。這個視角如果運用得當,會給這部劇錦上添花,如果運用不當,會成為一大敗筆。

林志為給我的感覺一點都不像從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公務員考試中殺出來的人物,過于懵懂過于呆滞,甚至讓我懷疑他是如何通過公務員面試的。當然可能劇本中對林志為這個角色的定義就是這樣的,這符合大多數影視劇中職場新人的人物定位。

吳越飾演的艾鮮枝是她之前《掃黑風暴》中賀芸的表演水平,目前還沒有出彩之處。

劉濤扮演的女性官員角色隻驚鴻一瞥,目前還沒有登場。

就《縣委大院》前兩集來看,它和《人民的名義》差距太大,不能相提并論,完全不在一個質量水平。

《縣委大院》對于人物的刻畫片面化單薄化,就像沒有感情的機器。當然劇中也有感情戲份的呈現,梅曉歌和援藏幹部妻子喬麥,喬勝利在工作和家庭關系的平衡,當然這些戲份也是為了支撐官員為工作放棄家庭的不易,是為了塑造角色。為了角色塑造而生硬地加戲,這種戲份加多了,觀衆反而不會感動,隻會感到不适。

反觀《人民的名義》,每一個人物角色(侯亮平除外)都是有血有肉的,侯亮平的愛人鐘小艾出身官宦;檢察官陸亦可的小姨父是育良書記,其母親是退休的檢察官;大反派趙瑞龍是背後副國級幹部趙立春的兒子;當然還有壯烈自殺的祁廳長……

我期待《縣委大院》在後面的劇集中能夠出現一個像祁廳長這樣有血有肉的人物,目前就前兩集出現的人物來看,都是編劇塑造的偉光正的角色。我們想看的是複雜的官場鬥争和在裡面掙紮的人,而不是好人都好壞人都壞的樣闆戲。

壞人如祁廳長,讓我恨的同時又可敬可悲可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