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多數寫劇評的書粉不同,因為一直聽說《盜墓筆記》是天坑,我多年以來是繞着走的,從沒吃過這個系列書/劇的安利。《終極筆記》口碑極好的前提下,我才開始看劇,又因為劇結尾的坑,把原文看了。

劇裡的每個角色、每個演員我都喜歡,這裡隻說說肖宇梁演的小哥。

看劇/書前我對張起靈唯一的印象是能打和高冷,這類的角色非常難把握,被國産劇衆多同類角色拉低阈值後,隻要不演成面癱、盲人或油田,在我這就及格了。所以這個能用表情傳達情緒的張起靈,我還是覺得挺不錯的,但是剛看完劇時我并不理解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喜歡肖宇梁的演繹。

我可以理解小哥是這樣的

...

或者是這樣的

...

但我不明白小哥為啥會45度仰望天空

...

也不明白為啥他偶爾會有楚楚可憐的feel

...

後來斷斷續續地開始看書,看到《藏海花》的時候,我突然懂了,肖宇梁在小筆記裡演的,不單單是這四部書裡的小哥,而是整個盜筆系列的小哥。

本傳的小哥吸引人之處在于小哥身上的神秘感,他能力這麼強又對吳邪這麼好,但他是誰,他從哪來,又到哪去?雖然哲學三問本來就沒有答案,但有關小哥的問題也沒有世俗意義上的答案。

直到《藏海花》時,讀者終于窺到小哥過去的雪泥鴻爪,小哥的神秘感少了,但小哥的靈魂真正擁有了厚度。盡管沒有正面描寫,但無助、痛苦、憤怒、壓抑、麻木、陰鸷、算計,這些可能都曾經在小哥身上出現過,再之後三日靜寂給了小哥人性的溫柔和光,這一切造就了一個更豐滿的張起靈,造就了那個穿行在雪域之間的人。

再回頭看劇的時候我就完全明白了,這個仰望天空裡包含的是強烈的宿命感,一個擡頭間,張起靈仿佛是天空和大地的孩子,他在這一刻短暫地将身上的背負卸了下來,卻更讓人真切的感受到這個背負的重量。

...

再去看肖宇梁的訪談,就能知道,小哥在劇中的特殊氣質,并不是演員無意偶得,而是真真切切用自己對人物的理解塑造的。

...

我相信他大概率看過全部的本傳、《藏海花》和三日靜寂,所以才會說出“小哥是讓人心疼的一個人”,才會對小哥有這樣的理解:

...

演員從書裡對小哥遮遮掩掩的吝啬描寫中,用自己的理解補全了一個完整的人,然後再通過電視劇的鏡頭,将對這個完整人物的一部分觀察呈現給觀衆。好比對一個立體的雕塑拍照,即使觀衆看到的照片是平面的,也能感受到雕塑的立體。

雖然小哥說自己是一個沒有過去和未來的人,但觀衆卻從氣質上看到了小哥的過去,他的堅毅、脆弱、迷茫和無助都是他過去經曆的影子。透過這些影子,我有時覺得窺探到了小哥的秘密,離他很近,有時又覺得離他很遠,想要了解他更多(是心動的感覺)。

我甚至還去看了《沙海》電視劇,沙海到小筆記,肖宇梁的進步是肉眼可見的,沙海小哥雖然被稱“純元瓶”,但更多地像一個符号,隻是形象可以帶入;終極筆記小哥才給了觀衆靠近小哥靈魂的機會。演員演繹的小哥永遠不可能是書中的小哥,但可以盡可能接近一部分讀者心中的哈姆雷特。

終極筆記神奇的地方在于,觀衆在看當下的吳邪小哥,但也能看到未來的吳邪和過去的小哥,這大概是終極筆記與沙海聯動起來如此動人的原因吧。

當然肖宇梁的演技也是有一些青澀的部分。我認為是,他演過的劇不多,還沒有形成自己的表演模式,沒有辦法完全掌控表演,但他演繹角色的用心真的難能可貴。而遇到終極筆記這樣用心的劇組,也是演員的幸運。在電視劇水準逐漸下降,演技要求越來越低的近年,很難不讓人給劇和演員一個誇贊。

草草看書,如有理解錯誤之處,還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