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MCU第五階段的收工制作,開啟下一段傳奇的第六階段,本來這個電視劇的作用應該是更深的,“《鋼鐵之心》(Ironheart)是MCU第五階段中最接地氣,也最失控的一部劇:它嘗試講述黑人少女的成長,也嘗試融入魔法、仿生科技、街頭文化,黑人社區,最終雖然混亂,但有誠意。”點子不錯,故事沒講明白。漫威第一次認真講黑人社區故事,卻輸在劇本上。

鋼鐵之心 (2025)4.12025 / 美國 / 劇情 動作 科幻 奇幻 冒險 / 薩曼莎·貝利 安吉拉·巴恩斯 / 多米妮克·索恩 安東尼·拉莫斯
...
...

作為MIT的天才發明家,Riri早在《黑豹2》中便驚豔亮相,《鋼鐵之心》則将聚焦她在科技、種族身份、個人成長三者之間的沖突與融合。本劇的最大對手是**“魔法與科技結合的反派The Hood(兜帽俠)”**,象征“現實與想象的碰撞”,也是對漫威宇宙新方向的一次試探

一、不是政治正确,是忠于原作

Riri Williams 是2016年漫威漫畫中的原創角色:黑人、女學生、天才工程師,本劇延續了這個背景設定。從人物設定來說,這并非迪士尼所謂“強加的政治正确”,而是對原作的還原。

鋼鐵之心本來就是黑人少女

而劇中也沒有強行為她加入LGBT身份設定(這一點需澄清),而是将焦點放在成長、親情、責任和道德抉擇上。

二、劇情概覽:魔法+科技的新混亂

本劇共6集,圍繞天才少女Riri打造新戰甲、對抗The Hood、卷入梅菲斯特設下的局,最終甚至為了複活朋友AI與魔王交易。
作為一部超級英雄劇集,它缺少清晰的主線目标。開篇像是“黑人少女逆襲故事”,中段進入“魔法與科技的較量”,結尾卻突然引出大魔頭梅菲斯特(Mephisto)。
每條線都存在,但缺乏一條足夠強的主線來支撐全劇結構。最大的問題就是:劇情節奏混亂、主線失焦、角色轉變缺乏鋪墊。
• Riri從MIT退學回家造甲,然後迅速卷入黑市軍火案;
• 中段The Hood出現,引入魔法線,但其動機模糊,行為邏輯單薄;為了錢而已,然後有錢以後幹什麼,最後給出答案跟父親扛而已。

• 最後梅菲斯特突然現身,輕描淡寫就變成大boss,但分量不夠;來的太晚了 但凡中間出現是另一個故事了
• Riri的終極選擇——為複活AI朋友與魔王簽約,也被觀衆诟病為“沒有掙紮”。但凡她反抗,不做交易也是另一個故事了,期待一下以後的安排吧。

這是典型的“設定有趣但節奏爛尾”的作品。



三、齊克·斯坦恩(Zeke):仿生人科技是另一亮點

相比The Hood,齊克·斯坦恩的角色塑造更值得回味。

他是鋼鐵俠1反派奧巴代亞·斯坦恩的兒子,在本劇中被設定為一個半仿生人、半人類的科技極端産物——擁有遠超人類的力量,卻始終在人性與機械邊界中掙紮。

這一設定打開了一個新的MCU議題:

科技不隻是用來拯救的,也可能把人異化為“工具”或“武器”。就是複聯2裡面的奧創一樣,武器就是反叛,好人就是幻視。

Zeke一度成為反派利用的傀儡,也是對Riri堅持“用科技守護人性”的一次反襯。
他不是純粹的反派,而是科技發展走偏後的犧牲者。

這條線是本劇最接近“鋼鐵俠精神核心”的部分,也為未來可能展開的仿生人議題埋下伏筆。

四、文化表達:MCU最“黑人街頭”的一次嘗試

雖然劇情結構松散,但有一點不得不肯定:《鋼鐵之心》确實讓MCU第一次真切地走進了美國黑人社區,融入街頭混混、黑市軍火、地下科技、家庭暴力等現實議題,也讓這部劇帶有濃厚的“地氣”與現實質感。

這包括:
• 芝加哥南區的黑人家庭日常:貧窮、槍支暴力、社區關系;
• 母女沖突:教育、成長、自由的權衡;
• 說唱文化、街頭風格:劇中多次用rap、freestyle等形式表現情緒,是對黑人青年文化的真實描繪;
• 鄰裡關系:Riri與街坊孩子、警察、朋友之間的互動非常生活化,沒有太多超級英雄濾鏡。

這些,給這部劇帶來了真實而複雜的生活底色,讓Riri成為一個“在現實中也可能存在的英雄”,而不是另一個懸浮的神。這與過去MCU的“精英英雄模闆”是一次徹底的反差。

話說演員演技演的不錯,隻是劇本不好。主角很努力,劇情不争氣。



五、梅菲斯特登場:鋪陳遠大于劇情作用

本劇最後兩集中最大亮點,是梅菲斯特(Mephisto)正式現身。他說了一句極具暗示性的話:

“我曾服務過14個王,多個宗教,還有很多富豪。”
這不是一句台詞,而是一個信号。它可能意味着:

• 他可能早已幹預 MCU 中多個角色(如鋼鐵俠、奇異博士、旺達)的人生軌迹;
• 他是幕後魔法之力的操控者,也許還會與毀滅博士(Doom)等未來大反派産生關聯;所以漫威知道這個電視劇撲街還是堅持上映的原因吧,提出毀滅博士不配給我提鞋,所以很有可能跟複聯五 毀滅博士有關
• 他影響了曆史、文明、科技的諸多走向;
• 他未來很可能成為MCU魔法/神秘宇宙線的大boss。
• 他象征着“交易”、“誘惑”與“代價”,這正是Riri在終集面對的問題


我看到有個播主分析這個點“如果鋼鐵俠曾經也與他交易過,會不會意味着毀滅博士的起源另有隐情?”
我覺得這不是陰謀論,而是非常符合漫威編劇的“反轉邏輯”。而且,結合《洛基》、《奇異博士2》、《旺達幻視》的方向看,這一線極可能深入展開。



六、終集争議:情感選擇是否合理?

終集中,Riri為救好友AI Natalie,做出與梅菲斯特簽約的決定。
• 從情感角度看,這确實動人:她無法接受失去“唯一懂自己的人”;
• 但從劇情邏輯與角色塑造上,這轉變來得太快、代價太輕,讓人出戲。

很多觀衆覺得她這一行為“毀了角色的理性與信念”,但也有人認為,這是Riri人性的一面:不是每個超級英雄都要“高大全”。



七、總結:失敗,但值得尊敬

《鋼鐵之心》不是一部精彩的劇。它節奏失控、反派薄弱、劇情不連貫,但它有MCU裡罕見的“文化溫度”。

它不是靠大場面撐起的爆米花,而是試圖從黑人少女、貧民社區、黑市科技、家庭親情中找出一個全新的超級英雄形象。

它失敗了,但也很勇敢。已經很多電視劇撲街了,也知道這個電視劇很有可能撲街,但是還是上映了,所以感覺這個電視劇對于第六階段有很大的作用,後期期待吧。看完以後從前三集給的2星改為3星了。這個劇依然是漫威爛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