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的太陽》歌聲響起,此時畫面卻是北京各種胡同老街拆遷的畫面,舊磚牆被挖掘機推倒、施工隊用大鐵錘擊打着地基石塊,塵土飛揚中隐約可見現代化的高樓漏出一角,這座城市的舊血脈和血肉就這樣攤開來、再淹沒去。

這部電影本身是講在深圳發展的大兒子大明因收到智力低下的弟弟二明的一張畫,以為父親死去了,趕回家的故事。他們家開着一家澡堂名為“清水池”,澡堂裡都是幾十年的老客戶了,鬥蛐蛐的、搓澡的、拔火罐的、唱歌的,人生百态在這裡盡顯。大明二明的父親就是這家澡堂的當家,維護着幾十年以來的澡堂煙火氣。

最終在澡堂這一片要被拆卸前,在兩個兒子身邊,也是在自己奉獻了一生的澡池裡去了,老爺子很安詳。

最終,這一片的胡同還是被拆了,在這個小小的澡堂裡發生了太多鄰裡之間的故事,但随着樹倒猢狲散,這些老街坊也将因為拆遷分散到北京城的各處。有個老爺子說“我被分到了大興”,另一個他的老冤家說:“喲,那可夠遠的……我以後再也不養蛐蛐了,住樓裡接不了地氣,都活不了。”這是一種中國人樸素的對土地的熱愛與信仰,但卻在城市的進程中無奈選擇走進那空中樓閣。

這是幾十年前的電影,從現在回看,也具有很強的反思性,城市現代化了,大家都住進了水泥盒子裡,但距離卻遠了,縱向看下全球各個國家,甚至是發達國家,他們也從當年城市化進程,瘋狂修建高樓大廈中返璞歸真,讓住宅再次回到小樓獨棟中去,加之當下國内宣布政策禁止修建超高住宅,這似乎也是一種回歸。

現代化進程中,文化的陣痛不可被避免,但思考如果讓兩者減少沖突,讓文化在城市進程中繼續延續,這是現在以及未來都需值得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