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三年,終于,這部劇于昨日晚六點開播。作為粉絲,我激動的心情難以言表。一路走來,我們見證了這部戲從搭建影視城,到幾近開播的喜悅,再到陷入漫長的等待。這個過程中我們被時不時的“狼來了”消磨殆盡,已經對開播感到麻木。直到前兩天再度傳出開播的消息時,多數人仍然下意識覺得是另外一次“狼來了”而不敢相信。直到昨天六點,随着一個小時一個小時的倒計時,終于這部戲來了。

首先是故事開篇。這場戲從普通的飯館場景切入,宣夜在飯館裡大口吃飯,接着上演救小孩子的情節。開場十分簡潔,沒有那種令人驚悚的 “當頭棒喝” 式刺激。僅一個紙做的青蛙飛起來的小細節,就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人物通過這個小細節也立住了。不同于任嘉倫以往塑造的王侯将相,這次他飾演的宣夜像個糙漢子,身為捉妖師,有着古道熱腸,能力更是極強。

随後,少女半夏出場。她看起來唯唯諾諾的,和我們通常想象中冷靜、果敢的大女主形象截然不同。此時的她,隻是一個在家人面前,希望能正常生活、聽從父母安排的乖乖女形象 。

故事從半夏的視角展開,一切都始于那雙陰陽眼。半夏發現嫂嫂是妖,隻能在洞房外遠遠地望着,捉妖師宣夜被當做賊人被搜捕時,她被堂哥發現,于是她就這樣被動地卷入了事件當中。而半夏與宣夜的相見,也十分自然。作為女主,半夏面對陌生人的反應符合常理,即第一時間大喊抓人。經過幾次接觸之後,半夏才逐漸接受宣夜是好人。這個過程僅用了幾個情節就完成了自然地過渡。

關于劇情節奏,有人覺得平淡,也有人鐘情于這種娓娓道來的叙事風格。在我看來,這部劇的情節推進速度其實并不慢。前兩集的體量已經講述了女主識破蠻娘是長着翅膀的妖怪,男女主相遇後合作,用宣夜給的藥丸救堂兄,半夜被蠻娘報複,宣夜了結蠻娘性命。與一般電視劇相比,内容是足夠豐富的。隻是它沒有短劇那樣刻意營造強烈的戲劇性沖突,一上來就放大招,而是以一種細水長流的節奏,紮實地為後續劇情做鋪墊。

當然,第一個故事裡面,蠻娘愛上堂哥這一情節缺乏足夠細節支撐,顯得不那麼讓人信服。再者,宣夜與蠻娘打鬥時,過程似乎太過輕松,缺乏足夠的戲劇性張力,導緻蠻娘這個角色呈現出刻闆印象,即是一個愛上人類男人,最終卻被殺的妖怪形象,未能展現出更多層次與複雜性。不過,作為引子,簡潔一些也是合理的,畢竟第一個志怪單元故事是《碧玉梨》。

從引子到《碧玉梨》穿插了蠻娘的伴生妖音鳗的故事,從這裡開始,故事變得新奇起來,後續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幽篁也正式登場。遲雪吹竹笛子引來音鳗,音鳗聽音樂療傷,讓樂妓彈奏了一整夜,甚至手指都流出了鮮血。幽篁發現他并與之打鬥。而後宣夜趕來營救幽篁,卻在看到妖真面目的關鍵時刻,幽篁陷入昏迷。這一系列細節既充滿搞笑元素,又盡顯新奇構思,且邏輯合理,不着痕迹地為後續故事埋下諸多伏筆,推動着後續重要人物陸續亮相。這種人物漸次出場的叙事方式,頗具古典小說的獨特韻味,與《水浒傳》中衆多英雄好漢依次登場相似,層層遞進,逐步構建起宏大的故事架構。此外,劇中鳗魚的特效制作極為精良,讓人聯想起《西遊記》中類似的妖怪,親切感油然而生。此外,宣夜收走了這隻未開靈智音鳗的元靈,音鳗失去了殘害蒼生的能力,最終化為一尾小鳗魚遊入水中。這個結尾也頗具古典故事中的“仁”的觀念。

回到家的宣夜,導演用幾個特别的鏡頭交代了人物特點,他幹家務、會醫術,偌大的趕山堂隻有遲雪相伴。閃回畫面中,黑白影像的家人與宣夜交談這次出門的經曆,好像他們還活着在和宣夜正常生活一樣,這般呈現方式,使得宣夜的流淚特别令人動容。換作一般電視劇,回憶的情節可能是單獨呈現的,而這裡的回憶是與前面的劇情聯系在一起的。由此不難讓人聯想到,倘若那些人還活着,宣夜便能感受到這般暖心的關懷。加之張遠的歌曲适時響起,動人的旋律一下子就擊中了觀衆内心最柔軟的地方。至此,我們更加了解宣夜,這個經曆傷痛的宣夜也自然而然地走進了觀衆的心裡。

我特别喜歡這部劇在段落過渡方面的處理,既合理自然,又巧妙地埋下伏筆,如同草蛇灰線,綿延千裡。半夏的父親在第一集短暫出場,第二集去世并引出不照人的銅鏡這一疑點,此後一直隐而不發。直至在廣平城中,宣夜的過往、半夏登門求助、不老舞姬的故事以及幽篁與溫劍兩個捕快争執等事件逐一交代完畢後,與銅鏡相關的情節才再次出現,這不僅強化了半夏留在廣平府的動機,更給人一種恍然大悟之感。就像閱讀小說,沉浸于當下劇情時,不經意間發現之前的銅鏡伏筆在此刻被悄然接上,前後瞬間貫通,十分自然流暢。這或許正是許多人覺得這部劇雖沒有明顯的 “強鈎子” 吸引眼球,卻能讓人自然而然、舒适惬意地觀看下去的原因 —— 伏筆鋪設精巧,不疾不徐,節奏把控得恰到好處。

在劇情推進上,鏡妖的故事真的是邁入臻境。小香梨、童謠和鏡子,這些元素經劇情渲染,讓觀衆如同半夏一般,對其心生恐懼。對付鏡子妖的過程更是一波三折:鏡子妖借助水面逃脫,而後展開對半夏的報複,與此同時,秉持唯物主義堅定信念的捕頭帶走了宣夜。故事在此陷入雨夜困境,宣夜灑下的粉末即将被雨水沖走,鏡子妖竟控制了葫蘆,水撒出了一地。屋漏連逢連夜雨,屋内積水越來越多,為阻擋鏡子妖,毯子、被子都被用上,可依舊難以完全遮擋。半夏要獨自面對鏡子妖了,此時的半夏,明顯經曆了成長,雖滿懷恐懼卻勇敢地呼喊鏡子妖現身。就在鏡子妖出現的那一刻,第六集戛然而止,時機拿捏得剛剛好。不得不說,林玉芬導演在節奏把控上展現出了相當成熟的功力,許多網友都調侃,其他導演真該來好好學習學習。

再來說說劇中的人物。宣夜的形象與以往任嘉倫塑造的王侯将相截然不同。他既不是《流水迢迢》裡精緻貴氣的衛昭,也不是《周生如故》中沉穩内斂的周生辰,更不是《錦衣之下》裡腹黑高冷的錦衣衛陸繹,以及《大唐榮耀》中年少風華的廣平王李俶。當看到留着青色胡茬、鼻翼有黑痣、額頭帶着皺紋的宣夜時,實在難以将他與之前那些角色聯系起來。這就是獨一無二的宣夜,一個直男屬性滿滿、帶點搞笑特質、捉妖能力超強且十分靠譜的角色。他一次次解救女主,給足了女主安全感,所以就如同女主一樣,觀衆也是在點滴相處中慢慢認識他,在劇情裡的危機關頭,也會像劇中人那般念着他。所以,他似乎一直存在。

劇中沒有過度磨皮的效果在宣夜這一角色上體現得淋漓盡緻。任嘉倫在綜藝《嗨放派》中素顔出鏡時,即便膚色曬黑,也與劇中宣夜的形象大相徑庭。劇中宣夜的捉妖師形象十分貼合角色設定,額角的碎發、濃密的胡茬,以及略帶疲憊又堅毅的眼神,都讓人不禁感歎:這還是我們熟悉的國超嗎?不得不說,這樣的形象塑造極為成功,與角色高度契合。看多了影視劇中的精緻人物,首次見到宣夜這樣糙砺的捉妖師形象,就如同看到《倩女幽魂》中燕赤霞一般,觀衆很容易對這個人物産生信任之感。

半夏的人物形象則有着明顯的成長弧線。起初,她是個看似唯唯諾諾的乖乖女,而後在經曆一系列事件後,她變得大膽起來,敢獨自在林中尋找宣夜;面對父親的離世,她不輕易相信,堅定認為有妖作祟;之後,她敢于向家人袒露心聲,甚至以身犯險,主動引出鏡妖,這些情節清晰地展現了她的成長蛻變。當然,半夏始終保留着少女面對妖怪時本能的害怕。例如,被遲雪捉弄後,她會因可能被解剖而恐懼;面對鏡妖的小香梨時,那種驚恐的表現也十分真實。正是這種勇敢與膽怯并存的刻畫,讓半夏這個人物的初始人設得以穩固,使得她的形象豐滿且合理,鮮活地呈現在觀衆眼前。

這部劇裡的其他人物同樣極具存在感。堂哥、嫂嫂、音鳗怪、鏡妖、舞姬等角色,哪怕是一閃而過的舞姬季離的相好周景元也揭示了鏡妖、舞娘和周景元之間存在的三角關系,為鏡妖故事增添了豐富維度,極大地提升了故事的層次感與可看性。

還有令人喜愛的遲雪,這隻傻傻的兔子精,堪稱宣夜感情路上的神助攻。無論是精心安排盛大的螢火蟲燈隊制造浪漫氛圍,還是對半夏的捉弄讓宣夜挨了巴掌,都巧妙地拉近了男女主之間的距離。尤其是巴掌接力那段情節,充滿趣味性,驚喜十足。

半夏的丫鬟也十分可愛。她的言行舉止充滿着這個年齡段特有的無拘無束,盡管有人诟病她的行為不符合古代尊卑禮儀,但在我看來,這完全可以理解。因為她與半夏的關系,更像是從小一起長大的發小,親密無間,這種設定反而為劇情增添了幾分溫情。

這部劇憑借陽光明亮的畫面、自然的濾鏡以及毫無磨皮的真實質感登上熱搜,這一亮點成功讓等多人信服其制作的用心,對于鐘情長劇的觀衆而言,無疑是一場視覺享受。劇中沒有千篇一律的慘白或暗沉濾鏡,一切場景與人物都貼近自然本貌。或許這也讓人更能理解為何他人不相信半夏能看見常人無法察覺的妖。

劇中的音樂同樣值得誇贊。我看到有網友和我一樣在找張傑和張遠演唱的歌曲音源,反複拉動進度條隻為多聽幾遍,這些歌曲會成為我的單曲循環。至于SaSa的音效,雖有人覺得出現頻率過高,但對我來說,它反而成了劇中的一個記憶點,還因此登上熱搜詞條,可見其話題性。

在數據方面,從開播前熱度僅1000多,到昨晚飙升至6802,呈現出高開的态勢。粉絲們原本隻期望劇集能夠順利播出,這種高開簡直是爽文逆襲,心滿意足。有的粉絲激動得難以入眠,沉浸在劇集帶來的喜悅中,不舍睡去,能真切感受到被一部好劇帶飛的滋味。

豆瓣上圍繞這部劇的讨論熱烈,有喜愛稱贊的聲音,有提出質疑的吐槽,也有理性分析的觀點。無論何種評價,都能讓劇集熱度攀升。這遠比播出後悄無聲息要好得多,此劇确實值得被關注、被讨論,被熱愛長劇的觀衆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