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收到魯豫觀影團關于影片《烏海》首映禮活動報名的群消息時,我對《烏海》一無所知,對周子陽導演和塗們老師也不太熟悉(畢竟是太普通的影迷了),黃軒和楊子姗的作品比較喜歡。但在觀影團待久了,了解到魯豫姐對電影的熱愛,優秀影片如數家珍,閱片量杠杠的,也有獨特的選片标準。魯豫觀影團組織的活動,必須積極報名,于是就按照自己對影片介紹文字的理解寫了報名理由,很幸運被抽中了。
首映禮102分鐘的觀影之後,驚歎真是好片,目前看過的困獸題材類影片佳品。故事中的情節離我們那麼近,熱搜都看過類似的新聞,大家屢見不鮮的社會問題。一般我們隻能通過官方藍底白字的通告了解事件的結果,而影片卻像一個監視者用攝像頭記錄了這些事件爆發的過程,把幾個能引起熱搜的大事件,通過一對普通夫妻的情感變化串聯起來,巧妙啊。
從影片的社會意義來講,涉及到民間借貸、旅遊項目盲目開發等經濟類型的社會問題,還有鳳凰男、女強男弱的婚姻關系等。都是暴露在社會表面的問題,甚至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甚至很多人都經曆過。因為熟悉,才能理解男女主人公三天内經曆的狂風暴雨,接受密集的戲劇沖突形成的高強度戲劇張力。借着這種力量,我們審視自己的人生,采取歸正的措施。
最近正好讀到一篇一位安全防範方面的文章,專家提到了墨菲定律。 警示我們,隻要存在不安全因素,如果不及時采取措施,不注意解決問題,不迅速堵塞漏洞,必然會釀成事故案件。 容易犯錯誤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弱點,不論科技多發達,事故都會發生。而且我們解決問題的手段越高明,面臨的麻煩就越嚴重。
聯系到影片來看,女孩通過不合理手段滿足了自己買蘋果手機和别人攀比的欲望,這個錯誤越滾越大,最後被逼自殺。男主人公楊華為了開發恐龍公園項目,非法借貸的同時非法放貸,最後自己也被逼成困獸,造成了更大的社會危害。
開始都是為了一個小小的欲望犯了一個小小的錯誤,如果這種小錯誤沒有及時被修正,就會沉溺于被滿足的快感,滋生越來越大的欲望,并為之犯越來越大的錯誤,到最後被吞噬。
影片中三天的劇情就是描述了楊華的一切包括他身邊人被吞噬的階段,楊華和苗唯都有過重新開始的努力,可惜他們已經不能抗拒這種吞噬力,一切朝着壞的方向發展了。
最心疼的是苗唯了,無端被卷進丈夫的債務,家和車子都沒了,所有的努力都是無用功。當時他們在車子裡吵架的時候,一直擔心楊華會把車子開到懸崖裡,兩人同歸于盡。在心裡朝苗唯呼喊,不要激怒困獸,到山下平安了再解決問題。最後故事朝着更可怕的方向發展了,隻有她一個人被撞下去了。還好導演比較仁慈,沒有把她寫死,萬分感激。
小問題能像滾雪球似的堆積成大問題,解決問題的關鍵就是防微杜漸,在錯誤還小,我們能控制的時候積極解決。如果我們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在失控之前,着手用力所能及的方法主動解決,慢慢大問題也會越來越小直至解決。
影片中刻畫的楊華,最後被自己一錯再錯造成的所謂命運吞噬的故事太可怕了。暫時犯錯即使能帶來眼前的名和利,也不能沉迷于犯錯,自然規律不可抗拒。
所以作為一個平凡的普通人,我該開始一點點糾正自己,從一個小小的念頭開始,甩掉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