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林月珍對張士豪的喜歡,會想起《防不勝防》
Eason生日快樂喔(7.27日留)
收集喜歡的人喝過的寶特瓶,用過的筆,周記本…在現實中也許會被當作病态的喜歡,在藝術作品裡可以被欣賞。那麼“喜歡”的邊界應該在哪裡呢。當你的個人物品被收集起來,你會覺得浪漫,還是恐慌。這種情節在過去的作品裡更為常見。于我的認識而言,過去時代的人的性觀念更加的保守,更受束縛,可是這樣的情節更受人追捧。而現今人們的性觀念相對來說更加開放,包容,而人們不再喜歡這樣的橋段。可能是現代人與人間的邊界感更強了,我們隐私的觀念更強烈,我們是不是更容易感到被冒犯。更好的保護自己的同時,人與人間的距離好像也更遠了。(當然不是指戀物癖/真的變态 的情況)
總是會留下什麼,留下什麼,我們就變成什麼樣的大人。
體育老師那樣的大人?騷擾女學生。媽媽那樣的大人?想起喜歡的人還是會忍不住眼紅。他們的青春留下了什麼,他們給别人的青春留下了什麼。
孟克柔遇見了張士豪,他在她的青春裡留下了善良、開朗和自在。
在一年三年五年很多年以後,孟克柔是不是還是會偶爾想起張士豪,那她會很快樂吧,因為她過完了整個夏天,生命裡不隻有林月珍留下的遺憾,還有張士豪留下的情感 “她不知道那算不算作喜歡,但她已經開始默許那種感情存在,于是不在需要用親吻去證明什麼。”
電影裡有個張士豪在魚缸旁邊打電話的片段,《少年的你》是不是在緻敬這個片段呢。與《白夜行》《少年的你》不一樣,孟克柔和張士豪不是那種黑夜中扶持相互救贖的故事。他們沒有在相互救贖,他們在一起成長。他們一起走過的一段,好像不是一段艱難困苦荊棘叢生的路。孟克柔的喜歡是克制的,難過也是點到為止的。其實在這段路上,更重要的不是哪段感情,而是他們更好地認識自己,然後他們會慢慢變成更好的大人。
最後,我發現,電影裡好多鏡頭都是透過門框拍的。
我在想,是不是在告訴我們,很多很多年以後,孟克柔也會站在一扇藍色的大門前,下午三點的陽光,她點點頭,告訴張士豪她也過得很好。

本文中引号内“她不知道那…證明什麼”引自B站視頻《我隻聽見夏日的悸動響了一刹》的妙評,侵權的話聯系我,我立刻删掉,謝謝。我是看了原視頻和這條評論才對這部電影産生了興趣,電影非常好看,原視頻我也很喜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