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紅胡子》就是黑澤明版本的日式“怪談”故事集,凸顯了其“哀吾民之多艱”的悲憫情懷。

2.黑澤明骨子裡應該是托爾斯泰式而非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民族文化“旗艦”,即看起來拍的都是日本的故事,但其憑借形式及創作心态卻多以西方為尺度,就像影片裡的“紅胡子”,看似傳統鄉醫,但心态與理念上卻更加接近現代西醫。

3.餘華的創作一定一定受到過黑澤明《紅胡子》的影響:“喊井”之于《許三觀賣血記》,“一女二夫”之于《文城》。

4.小女孩真的是“天使”一般的存在,影片中兩處使我頭皮發麻通身戰栗:小女孩的“哭聲”和替小老鼠“喊井”。

5.《紅胡子》文本的原創性極強,而後來也果真被拍成了“迷你劇”,重點是其“病例”人物的典型選取體現了“我們時代的神經症人格”症候群,極具現代性意義,相當敏銳而超前,對表現現代化前夜日本底層民生群像的捕捉刻畫令人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