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看新版《東方快車謀殺案》時對阿婆并不了解,所以這是我成為阿婆粉絲後第一次進電影院看阿婆的影視劇改編,知道電影定檔後還期待了好久,昨晚看完電影感覺像被喂了一坨????。
1.開場
影片開始加入一段時長不短戰争畫面,讓我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進錯了影廳,看到後面,原來導演是為了給波洛加了感情線,還給自行給波洛加了個蓄胡子的理由……我不能接受。
2.出場人物和台詞
出場的人物除了琳内特,傑奎琳,西蒙,剩下的删的删,改的改,波洛也不是那個波洛。原著中很多我認為非常好的台詞,電影中都删了,比如說阿婆把傑奎琳和琳内特比做月亮和太陽,比如波洛第一次和傑奎琳談心時,真的很用心想幫助傑奎琳,但是電影裡寥寥幾句,無關痛癢。書中很多人物的行為和語言都為後續的情節發展和故事還原埋下了伏筆,其實小說為了影視化進行适當的改編是可以理解的(1978版就是很好的例子),而導演把書中的精華舍棄,加入了大量糟粕,我不能接受。
3.推理
推理應該是一部推理作品最重要的環節,原著中波洛的最後推理慢條斯理,層層遞進,把前面的伏筆全部收回來,把疑點全部解釋清楚了,邏輯嚴謹。但是這部電影最後的推理像是在趕場,想趕緊把這個部分演完似的,波洛講話都不帶停頓的。甚至推理的場所都改得極其不合理,小說裡因為沒有證據,所以波洛先去和西蒙談完,西蒙心理素質差先認罪了(阿婆前期對西蒙性格塑造讓人物的行為變得合理),但是電影中直接放到大家面前推理,那麼無法直接認罪了呀,怎麼辦呢?于是導演找了個證據,褪色的手帕……如果手帕算證據,那被撈上來的那一刻波洛就應該直接能推出兇手了,還需要後面那些劇情麼。另外在最後波洛推理時,僅說了一句是表哥把石頭退下來的,然後表哥就認罪了!尼瑪,為啥就認罪了!按照電影的拍法,進神廟的人都有嫌疑,憑啥就是表哥,我不能接受。
4.自殺
原著中西蒙和傑奎琳下船後自殺,那一幕書中的描寫前後呼應,真的讓人唏噓。而電影中的處理我認為是把書中很巧妙的部分給放棄了,我不能接受。
5.波洛
肯尼斯他演的不是波洛,波洛是和藹可親的、謙卑還有些自負的、可愛的比利時小老頭,愛賣關子,在沒确定事實前不會說出自己的主觀猜測,審問嫌疑人不會一直逼問,咄咄逼人,也不會用手杖來制服毒色,拿着手槍滿船追兇,我不能接受。
6.結尾
沒錯,最後為了一個幾面之緣的女人,波洛把自己的胡子剃了!!!我不能接受,我認為胡子就是波洛的logo,就像福爾摩斯的煙鬥和放大鏡。
7.影響
對于原著粉而言,看完這部電影有多難受看大家的影評就知道了。對于沒看過原著的觀衆而言,這電影隻會誤導大家,給大家帶來劇本本身就很垃圾的錯覺,心理難免有“推理小說女王的經典作品就這水平?”這樣的疑問。
電影中波洛說他要回鄉下種西葫蘆……我真希望肯尼斯不要再拍羅傑疑案了,這是我心目中的神作,本身這部作品就很難影視化,如果(肯定)怕得不好,看完電影的觀衆永遠失去了看《羅傑疑案》原著的樂趣。
綜上所述,我認為這部電影并不是《尼羅河上的慘案》,電影裡的偵探并不是波洛,到肯尼斯也根本不懂推理,隻是套着波洛的皮,以改編阿婆原著為名義在滿足自己的個人英雄主義罷了。
最後,該影片甚至沒有波洛做媒環節,招牌都被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