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劇播完,還在上頭,回望追劇的時光,仍能想到不老少閃光的、可能會被一輩子記憶的瞬間。想聊聊《問蒼茫》細膩的曆史筆觸,還是不吐不快,迫不及待地想記下那個神州陸沉的曆史時期英雄兒女的群像,是怎樣觸動我,又是怎樣讓人欲罷不能反複思索。

曆史往往是由無數的選擇和決策構成的,而這些選擇往往不是明晰的——對于每一個決定者來說,通常正在做出決定之時都有美好的期待,隻是沒有人可以真正堅決地看到潮水的方向,即使拼命去掌握材料仍然可能事與願違。而那些猶豫和判斷,它們都有生成的因由,對于當事人來說甚至有某種必然性。劇集毫不諱言,呈現這些,于是終于不再讓人一頭問号

——在相當一批既往作品之中,缺乏弧光的非主要人物像是npc一樣存在于大背景之中,帶着自己幾乎“毫不利己,專門害人”的惡劣品性破壞革命成果或竊取革命果實,令人難免要疑惑,總是要追問

——這樣的人是憑什麼,又是怎麼能身居高位的呀?

《問蒼茫》特别好的,就是解決了這個邏輯上的大BUG,因而特别具有可信度。它加入了好多意味深長的閑筆,絕不僅僅是豐富趣味性,更讓觀衆對于人物的理解有不老少的提升。

...
外面着急找蔣先生,他在裡面談哄人開心——這種突然的偶像劇片段放在這個革命正劇的氣氛裡真的讓人幾乎義憤填膺诶!

蔣栽法國梧桐,其實多少有點互聯網梗的意思(當然因為這部劇也寫了,這麼專業的專家一判斷,就覺得大概率和史實也大差不差了),在一個國共合作幾近破裂的劍拔弩張時刻插入,突兀而荒謬,和當代的語境對話。

當然在現在的互聯網語境裡這句話其實不會先天和剝削民脂民膏相關聯了,它更多意義上意味着的似乎是某種純美的感情,但是這種脫離彼時彼刻情境的提純與描繪,對曆史而言未必是無害的。個人的情感固然值得尊重,法國梧桐樹也不僅無辜還異常美麗,但是罔顧連天炮火挪用軍費種植美麗的梧桐樹,在緊張的氛圍裡作為擔大任者率先松弛,的确又勢必為世人所不齒。

...
太難過了,汪說這麼豪邁的話,居然不是對外侮,是對我們自己人,兆銘你糊塗啊!!!!

而人真的是複雜的。汪精衛,寫着“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豪邁者,詠歎着“故人熱血不空流,挽作天河一洗為神州”的革命者,也會在鬥争的過程中迷失,對于權力的渴望并無任何值得诟病,但是當這種欲求壓過了一切,聰明才智也就變了質,沒有變成刀刃向内、刮骨療毒、挽救革命的勇毅,而構成了對于同胞的背刺。

嗚呼哀哉。于是曆史書上一句句“叛變革命”仍舊令人痛心疾首,在這種映襯之下為國、為公不惜舍生取義的人,面對壓迫和不公,勇敢地站了出來,為民族獨立和人民幸福而奮鬥,這樣的樁樁件件,才更加動人。

蔣先雲,蔣先雲,蔣先雲。

...
在湘耘去世的時候,蔣中正還是燒紙悼念了

蔣中正愛才時和他講“一筆寫不出兩個蔣字”,晚年依然說湘耘是自己的第一愛徒,他英年早亡于蔣中正所挑唆起的内鬥,為革命而死、為信仰而死,也就愈發悲壯。有志者會發現,個人的命運與時代的走向緊密相連,所以投身于時代,但當時代浪潮奔湧向前的時候,建設者卻可能永遠成為了基石,在自己所立足處、在苦難與不公中紮根,并用自己也并不寬廣的肩膀,堅強地支撐起未來的根骨。

...
劇中他最後說的話是“沖”,雖然是曆史劇但我不斷想起“前進,不擇手段地前進”,那種從過去到現在彌漫到未來的勇敢和堅定,那種特别中國的韌性和決絕,不畏生死

緻敬,緻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