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權利,也是要講究方法的

R君說

“其實這個世界,從古至今,

對美的追求是一樣的。

特别喪的是,

心靈美對于外表美的人來說,是錦上添花;

但卻不曾給外表醜陋的人雪中送炭。”

(維克多.雨果 《巴黎聖母院》)

...

每隔幾年,美國都會發生一些震驚全國的校園槍擊案......

如果是普通槍擊案,通常也都令人可以理解。但是有一些槍擊案,犯案的卻不過是一些學生自己。他們拿着自動武器,對着自己平時的同學和朋友,冷靜點射,甚至處決,這種場面即便聯想起來都非常令人震驚,但竟然會不止一次的發生在現實......

更有甚者,因為這些槍擊案實在太過吸引社會關注,還有人借此機會,編造各種陰謀論,或者借機推行自己的受害者人設,博取同情,并号召大家“加強槍支管制”, 撈取自己的政治資本,甚至寫書做傳,趁機發财.......

這一次,甚至還有人把女權主義和槍擊案非要拉在一起,拼湊了一部電影。

這,就是最近在美國上映的影片《最幸運的女孩》的故事。

...

實際上,這部電影改編自美國2015年的一部同名暢銷書《最幸運的女孩》(也有翻譯為《你好,法奈利》)。當年與之齊名的作品包括《控制》和《列車上的女孩》,後者曾經風靡一時,R君在古巴的度假村裡還看到很多老外幾乎人手一本.......并且,那部作品也曾被改編為電影。

所以,能和這樣的作品齊名,可以想象,《最幸運的女孩》也算是多麼轟動一時的作品。

R君沒有讀過這部作品的原作,但是據說電影改編還是基本依照了原著,講訴了在紐約時尚和女性雜志正混的風生水起,甚至即将走入另人羨慕的28歲優秀女性編輯蒂凡尼.法奈利痛苦的内心世界......因為一直折磨她的,是14歲時在貴族學校經曆的一場校園強奸案和槍擊案,而她一直因為害怕而不敢說出真相,或者面對那些引發問題的同學們。

故事以法奈利現狀的生活和過去的生活做穿插,對比,映照,主要突出說明女性受到淩辱和不公待遇時的各種社會壓力和心理煎熬,并最終以法奈利勇敢站出來,犧牲了自我的現在社會利益,而揭露了真相,為廣大曾經受到類似待遇的女性樹立了堅強的榜樣........

...

所以,這當然是典型的女權主義電影。

電影也算拍的非常努力,一邊是現代紐約的紙醉金迷和社會利益至上,一邊是當年校園強奸案和槍擊案的殘酷現實,算是基本真實反應了美國的社會情況。

甚至,在豆瓣的很多影迷短評和書籍短評中,都有大量女性觀衆和讀者共鳴支持的留言......

但是,看完這部電影,卻讓R君要歎一口氣。

因為,在R君的觀感中,站在男性的視角來看這部作品,不僅不能讓大家對女權有所感悟,甚至還有些起反面作用.......

實際上,女權主義的作品很多,比如R君就寫過《前程似錦的女孩》(女孩用自己的命換渣男的未來,值得嗎?)、《婚姻故事》(每一對男女,在走向婚姻前都應該看看這部電影),以及最近的《沼澤深處的女孩》(為什麼這一場謀殺,卻看起來充滿了正義?),乃至印度的作品《孟買女帝》(這部充滿勇氣的印度電影,公開挑戰了性交易的道德和非法性。)和《紅粉驚魂》(假如“唐山案”的妹子們奮起反抗會怎樣?).......

這些都是相當不錯的女權主義作品,為啥這部就不行?

因為合情合理反映女權社會問題的作品,當然是值得支持的。但過于走極端,甚至不顧邏輯的煽動,就從來不值得推薦了。

錯誤的方向和引導,其實不僅不能幫到女性,甚至隻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女性們走的道路更曲折。

這偏偏就是這部《最幸運的女孩》最糟糕的地方.......

這是女權還是反面案例?

...

不知道看完電影有多少人會覺得蒂凡尼.法奈利是個相當人格割裂的人物.......

28歲的她,語言刻薄犀利,所以才能靠尖刻的文筆和富有争議的視角在紐約的女性雜志裡面站住腳,并且得到賞識。

站在這個角度,電影選了米拉.庫尼斯做主角還真的沒有選錯。她真的就長了一張典型紐約 “Gossip Girl”,非常婊的臉蛋........

為了争得出人頭地,她在很多地方其實都很“心機”,不僅要一直隐藏自己出身普通的曆史,還總是試圖在各種地方要突顯自己的地位(比如在老闆的辦公室裡假裝是自己辦公室接待來訪的紀錄片導演),也追求各種超越自我能力的“時尚”感。(其實來自于自己未婚夫的财富)

其實這很美國,也很大都市,本身就是社會現實造就的,并沒有什麼錯。

...

但是,你很難想象一個已經混到28歲,顯然已經徹底拜服于社會金錢價值體系,“婊”出本能和天際的高段位女人居然還能有什麼童年的正義感在内心掙紮,甚至會在非常重要的場合失态,或者開罪明顯比自己高出幾個階級的未婚夫.......

這本身就是不可思議的違和。

從頭到尾,法奈利要對抗的,都是自我意識。比如她因為醉酒趴體被同學侵犯,後來又被指責為槍擊案的背後煽動者。其實多年過去,這些事情早都已經變為陳舊的曆史,即便是還有人要去回顧,她也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但相反的,她要去翻案,一切都是她的自我陳述,除了破壞曾經強奸她的同學迪恩.巴頓的社會地位和人設外,其他的代價幾乎都是影響她自己的:婚約被破壞,經濟受影響,受到其他控槍支持者的敵視.......

當然,你可以說,法奈利是為了婦女正義和權利而發聲,為很多女性做出了榜樣。但,辛辛苦苦混到28歲,正是職場和社會人生最重要的階段,為了正義犧牲這麼多現實利益,絕對不會是一個大都市職業女性做的事情。(如果是《沼澤地裡的女孩》,倒是合情合理。但你看,凱娅當時面對渣男就腦子清楚的很,她絕對不會拿這種私人的事情去公開處理,反而甯可選擇私下複仇解決.....

...

一個鄉下女孩都懂的道理,在紐約混了那麼久的職場女性,高段位“婊”會不懂?

何況,電影中也完全沒有展示為什麼2位曾經支持她的同學突然變成了校園殺手。如果是因為校園淩霸導緻的結果,那麼她突然暴起用刀當場殺死了亞瑟就更加奇怪了。人家根本沒有把你當目标,何況,對強奸你的人你都不敢行動,怎麼反而把替你一直主持正義的人殺了??

然後忍氣吞聲了那麼多年,又突然在自己人生上升階段,突然自毀前途,就為了出口氣??

這整個故事中的人物思維實在太跳躍割裂,完全不符合現實,并且做事相當不智。

且不說母親努力想讓自己靠近更好的階級,受到更好的教育,嫁到更好的家庭,這本身也沒錯;她自己在貴族學校中生活不夠檢點,不懂識人導緻被人侵犯;在必要反抗的時候不反抗,在不必要反抗的時候卻反抗了.......

...

整個故事,她在諸多事情的處理方式和時間點上都存在着嚴重的問題。至于在出租車上發洩,在2個家庭集會上突然失控大放厥詞,跟男友之間時不時神經發作的場面.......這哪裡像個成熟,性格穩定的女性該做的事情?難道世界都要圍繞她一個人轉,才叫公平和正義?

真正的女權和智慧女性,要麼在當時就勇于反抗,敢于行動,比如《孟買女帝》、《紅粉驚魂》;要麼有自己的謀略,懂得選擇方式和時機,比如《沼澤深處的女孩》、《前程似錦的女孩》;要麼行事果敢決斷,絕不拖泥帶水,比如《婚約故事》、《女人的碎片》.....

如果她這也算女權,那我真的謝謝她,像這樣神智昏聩,不分黑白,不懂進退處理事情和人生,真的拜托不要誤導諸位女性。

就她這樣的人生和經曆,不當反面教材就不錯了.......

要本質,不要口嗨

...

其實要意識到的是,世界上的醜惡,其實并不常常隻針對女性。

比如,最近美國最近剛剛現實宣判了一場校園槍擊案的“诽謗罪”:

10月12日,美國康涅狄克州的法院陪審團就裁定,知名電視主持人亞曆克斯.瓊斯(Alex Jones) 對2012年12月14日美國桑迪胡克小學槍擊案的指責,說這場槍擊案完全是為了煽動人們加強對槍支管制而被導演出來的“騙局”,犯了“诽謗罪”,并因此要向15名原告賠償近9.65億美元的巨額賠償。

...

...

桑迪胡克小學槍擊案是美國死傷最慘重的校園槍擊案之一。罪犯亞當.蘭紮不僅預先槍殺了自己的母親,還闖入桑迪胡克小學教室,一言不發的對教師和學生們進行掃射,結果直接打死18位6-7歲的兒童,另外2名傷重不治,還打死了6名教職員工。

但這樣的慘案,正如本作電影一樣,立刻被知名主持人亞曆克斯.瓊斯大加利用,說整個慘案都是一場鬧劇和謠言,是為了加強人們對武器管控而特意編織出來的事件。

他為何要這樣做?除了他本身反對禁槍之外,當然就是利益驅動了。因此編造謠言,制造話題,吸引眼球,為此他獲得了幾百萬美元的好處。(大約應該是來自廣告)

...

...

《最幸運的女孩》中,謠言當然針對女主角本身。可是現實中,各種惡意可不僅僅是對于女性,而都各有目标。

所以,很多時候,談社會傷害,歧視,是包括了所有的弱者。

比如,大家應該都不會忘記,電影史上最著名的作品《肖申克的救贖》中,男主角安迪也是一位被陷害,誤判的人物。

要真正保護弱小,維持社會公正,最需要做的應該像《孟買女帝》甘古拜那樣,在獲得自我地位和社會認知的前提下,再去努力争取權益和對話機會,從頂層制度和體系上去改變,而不是依然試圖用個案和輿論的力量。

實際上,民衆永遠都是健忘的,并且很多時候,也是難以預測的。依靠社會輿論和媒體方式,從來就不是最好的道路。

...

當然,讓過去的罪犯得到道德懲戒,可以讓故事看得很爽。但恐怕也就僅此而已了.......

社會的進步永遠依賴于智者和行動力超強的人,而不會是那些靠口嗨得到高潮的人。

作為電影,《最幸運的女孩》勉強及格;作為女權電影,R君隻能給它打個不及格。

R君,2022年10月19日,于上海。

感謝閱讀全文,如果覺得還行,點個“贊”和“在看”支持一下吧!謝謝啰!

财貓電影兵無常勢,水無定形

部分社會題材電影影評:

-印度人把他們的“唐山案”,拍成了對莫迪政府的讨伐檄文

-當韓國電影人又在思考這場病毒危機......

-湯唯又扮演了一次韓國的王佳芝,可惜智商還是沒有在線

-戛納的影帝,能否為“販賣嬰兒”正名?

-為什麼一個教師會挾持16名兒童作為人質?

94屆奧斯卡專題影評:

-一場不動聲色的謀殺,成就了今年奧斯卡最大的熱門

-暗黑、詭異、奇幻、欺騙、謀殺......今年奧斯卡偏愛暗黑路線?

-《沙丘》:喜歡或者不喜歡,這就是它最好的模樣!

-迪斯尼又拍了部毒害萬千女性的“雞湯”啊.......

-一場彗星撞地球,撞出了最大的人間醜劇

-“邦德之死”,一個時代偶像的最好謝幕

-英雄的困境,來自過度的政治正确和多管閑事.......

-諷刺了,古馳品牌贊助拍了一部古馳家族謀殺案的電影

-為啥這部《失控玩家》,會讓社畜們看得很紮心?

-史皇這奧斯卡的一巴掌,可能就是入戲太深

93屆奧斯卡專題影評:

-這是獨立女性都需要好好看的一部電影

-這部暗黑版的《寄生蟲》,10年前就已經得了文學大獎

-今年奧斯卡的大熱門,說盡了美國底層人民生活的無奈

-女孩用自己的命換渣男的未來,值得嗎?

-這部9分的皮克斯新作,其實是一部“毒雞湯”

-這也許才是《信條》最簡單明了的解讀.......

-湯姆漢克斯的2020新經典,精彩重現了二戰的大西洋海戰

-《少年的你》:9分,毫無疑問的年度國産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