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看了一遍《投名狀》,還覺得這是我心中十五年來最好的國産電影之一!公映版本裡有許多微妙的删減,以便把龐青雲塑造成一個更容易理解的“奸雄”,也把這個故事變成了更簡單理解的兄弟離間的故事。

...
...
摘自Captain0312 影評 《投名狀》港版與内地版的區别

但這個電影的有趣之處正在于塑造了三個截然不同的英雄形象:兄弟情誼大過天的姜午陽、一腔熱血保護自己人的二虎、心懷世人所不能理喻之大義的龐青雲……他們講道義、惦衆生,但都帶着各自無法逾越的局限走向了悲劇。

...

整部電影是從姜午陽的視角來講述的,這似乎也是一個更容易被大衆理解的視角,就像戲台上那出戲:百姓需要更簡單的故事,也需要更完美的英雄,曆史隻是書寫而來的,編劇正是活到最後的人。而龐青雲心中那個真正的“大義”,小老百姓真的需要理解嗎?這是一個太複雜的命題。

...

龐青雲說過“土匪隻會為自己的兄弟殺人,而英雄卻可以為别人犧牲,我想當英雄。”但最終,他還是成為了那個為仕途背信棄義的人,也成為了朝廷的一枚棄子。

...
...

記得在哪裡看過一句話:“所有大人似的悲劇都是來自政治上的幼稚。政治真是個黑洞,越走近,就被扭曲的越厲害。”的确,真正的勇士不隻能直面黑暗的現實,而是要甘于成為落入黑暗裡的一束光,沒有片刻的閃亮,人類就失去了一切看到希望的可能。

...

補充一段在影片開頭被删減的重要信息,大家感興趣的可以去找找港版:

...
截圖來自升職記文章《投名狀》:一個民族的千年暴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