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假有三部打着國産科幻大片旗号的電影上映,有古天樂十年磨一劍打造出的第一部國産機甲科幻《明日戰記》,有沈騰馬麗再度合體的喜劇科幻《獨行月球》,這兩部電影盡管在劇作層面存在着一些難以忽略的問題,但起碼都在相對合格的主線劇情之上做到了在特效方面的優異展現,在大銀幕上觀看确實能感受到十足的科幻感。
另外一部則是《唐人街探案》系列電影導演陳思誠拍攝的《外太空的莫紮特》(以下簡稱《莫紮特》),标榜着兒童科幻的主題風格,請來周星馳、黃磊、舒淇、黃曉明等多位明星大腕為之宣傳,來勢洶洶,大有再塑“唐探”宇宙輝煌打造“外太空”宇宙之雄心。
可惜最後豆瓣評分4.4,票房成績2.24億的數據明顯地表明這一宏大願景的實現之路必然不會再如“唐探”那般一帆風順了。
《莫紮特》的主線故事其實并不複雜,外星人莫紮特從未來穿越到地球引導未來的天文學家任小天(榮梓杉 飾)走上天文之路,在這個過程中被一個邪教組織發現并抓住,任小天帶着自己的朋友勇鬥邪教分子拯救莫紮特,最後莫紮特返回故鄉,任小天和他的朋友們的生活均回歸了正軌。
簡單清晰的故事線是十分适合做兒童科幻題材的,如果陳導有心要好好拍,水平不至于如此。
陳導在電影中插入了許多支線,比如任小天與父親任大望(黃渤 飾)關于學天文還是學藝術的辯論、鬥争,比如任大望與自己父親(範偉 飾)的相處,比如任小天的學校生活等等。這些支線劇情本應該用來體現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讓角色立住以便在後續劇情中能讓觀衆與之共情,但在《莫紮特》中更多地是被用來制造笑點了。
任小天在學校中幾次被馬元“校園霸淩”(電影中說過已有近五十次),但都被以喜劇化、娛樂化處理,任小天一次次忍讓,但換來的是一次次被霸淩,最後是外星人莫紮特的登場才保護了他懲處了馬元。
先不論好不好笑,這些橋段的設計對于人物塑造事實上毫無意義,如果任小天的性格是忍讓懦弱,那他怎麼能在對父親的違抗之中表現得那麼強勢呢?他又如何能在最後輕而易舉地下定決心去邪教組織那裡救莫紮特呢?這完全是自相矛盾的,是需要展現一下人物心理變化的過程的。
而惡霸馬元多次霸淩,最後也沒有得到該有的懲罰與教導,反而成為了主角團的一員與主角并肩作戰,這種關系的轉變也是讓人難以接受的。
其他人物諸如保羅師兄、鄧老師(賈冰 飾)等都是十分平面化的工具人,他們的登場純粹是為了制造笑點而不是推動劇情,賈冰飾演的鄧老師還能說得過去,畢竟他戲份很少而且本色出演笑點到位。
而保羅師兄這個角色就是徹徹底底的惡趣味,多年留級(18歲還在上初中)、萬人迷、實際上是個帶着假發的秃頭、在喜歡的人面前被摘掉假發出糗等等,這個角色幾乎沒有存在的意義,開頭為難主角任小天,後來被惡搞,最後又加入主角團一起去救從沒見過的外星人,性格上也沒有出彩的記憶點,總之電影裡的許多角色都像保羅這樣雞肋,就不一一贅述了。
再來聊聊電影中除了主角和外星人莫紮特之外,電影“着墨”最多的角色——任小天的父親任大望吧,這個角色在黃渤老師的精彩演繹下成為了全片最具記憶點的角色,他把一個望子成龍、教育嚴格的父親角色演得入木三分。
開篇任小天邊在自己房間裡彈奏着《小星星》邊偷看天文雜志,任大望突然闖入指責他練這麼久還在練初學者級别的曲目同時糾正彈琴手型,連任小天想去上個廁所也會批評是“一彈琴就上廁所”。這樣的劇情安排與生活化的台詞直接就把人物性格定住了,對孩子的嚴厲管教以及自以為是為他好,這樣的性格也幾乎伴随人物始終(直到結尾被莫紮特的離去突然轉變,十分突兀)。
當然,黃渤老師一個人的演繹難以拯救劇本層面的缺陷,任大望的人物設定是矛盾的,如同前面提到的男主任小天一樣,前者年輕時違背自己父親的意願沒有選擇文工團而是走上了搖滾之路,後者反抗父親所謂的高雅音樂的學習一心追求天文的知識,他們是一脈相傳的叛逆,并且任大望也步了自己父親的後塵試圖安排兒子的未來。
這種父子關系的沖突其實很值得展開叙述,以此為内核似乎也是很符合兒童電影這個題材的。
但《莫紮特》中這些劇情的矛盾點實在太多,首先,任大望的父親是文工團出身學的美聲,是唱歌的;任大望自己玩的是搖滾,在生涯高峰時為了孩子放棄了前往外地發展的機會(事實上這也是個矛盾點,孩子不能帶着一起去發展嗎?電影裡沒有更多的交代),後來因為想讓孩子學音樂而花光家裡積蓄買了台鋼琴,并因此鬧了離婚。這裡矛盾的點就在于要求孩子學鋼琴,一個美聲一個搖滾,和鋼琴都不太沾邊,觀衆很難從這樣的設定中認同任大望對孩子學鋼琴的執念,哪怕換成電吉他或電子琴呢?
其次,電影中從未展現過任小天在鋼琴方面的天賦甚至是學習那麼長時間後的起色,從頭到尾的《小星星》,而那首奧地利音樂家莫紮特的作品《土耳其進行曲》(八級鋼琴曲)為數不多的幾次演奏都是由外星人莫紮特完成的,一首《第40号交響曲》也是任小天在吃了外星人給的“道具”之後才彈出來的,不知這樣的水準任大望是如何能堅持供他學下去的。
而任小天一直自稱愛好天文想探索地外文明,電影中對此的展現也寥寥無幾,偶爾喊喊帶有口号性質的台詞外也就他和朋友們在長城看星座那段與天文沾點邊。
在這樣矛盾的設定與表現之下,不管任小天選擇天文還是鋼琴都難以讓觀衆信服。
電影名《外太空的莫紮特》中的“外太空”指代天文,“莫紮特”代表音樂藝術,電影内容卻并沒有合理運用這兩個元素,沒有深入探讨二者的本質内涵,僅僅是當作一種噱頭,甚至将二者強行對立,成為冗長劇情的填充物。
看完《外太空的莫紮特》,很難不讓人聯想到14年前的電影《長江7号》,同樣是父與子的生活,同樣有校園霸淩,同樣是外星人來到地球與男主做朋友,但周星馳的無厘頭喜劇風格會消解掉故事本來會有的那種違和感。
比如《長江7号》裡那個到處欺負他人的小團體的頭目,他喜歡指點女生長相、欺負整天穿着泛黃衣服的男主、喜歡吹牛(把量産的玩具說成是限量款)等等,他的壞是多方面的,但你能從電影的蛛絲馬迹中找到使他變壞的原因,他梳着油頭裝着大人莫樣說話,很明顯是模仿成人的行為,而學校裡的老師(馮勉恒飾演的體育老師、李尚正飾演的曹主任)也都是勢利眼、愛慕虛榮的人,其中的批評諷刺意味不言自明。
另外,電影後面在這個小孩知道男主和外星人的秘密後并沒有告訴老師,而是選擇将之變成“小孩子們的秘密”隐瞞,這一橋段巧妙地将這一角色塑造得立體生動,既有被大人世界同化了的惡劣性格,也還保有孩子的那般天真可愛。
再就是父與子的沖突相對《莫紮特》而言簡單,僅僅圍繞學習這一層面,周星馳飾演的父親日夜打工供兒子上貴族學校就是希望他日後能出人頭地,兒子呢乖巧樂觀但确實在學習上跟不上那些天生貴族教育的孩子,于是偷偷作假成績,被發現後二人發生争吵,但他最後還是很努力地考到了60的的及格分,不管怎樣這種安排是更接地氣的,沒有“高雅藝術才有市場”“我的目标是星辰大海”這樣空洞懸浮的口号,人物之間的沖突也更加合理,容易使觀衆共情。
《外太空的莫紮特》劇情上的問題不必盡述,暫且如此。說說特效方面,莫紮特這個外星人形象運用了動作捕捉+虛拟拍攝的技術制作完成,形象是類似熊貓的布偶娃娃。
說實話乍一看是那種醜萌醜萌的,還是比較讨喜的,隻是加上動捕的表情後渾圓憨憨的身體與誇張油膩的表情形成強烈對比,産生出一種邪典式的惡趣味,加上陳導那油腔滑調的配音,直接讓人懷疑這究竟是兒童電影還是給少數另類愛好者看的cult片。
其他地方的特效如書橋、積木船、長城上的星空等等并不算差,但以這部電影所謂4億的投資而言實在是難以稱好,高飽和度的背景顔色更顯得這些特效虛假廉價。
縱觀全片,我最喜歡的地方隻有任小天和好朋友們以及外星人莫紮特一起坐積木船離家出走那段。
夜幕緩緩落下,他們的小船伴着歌曲《月亮河Moon River》飛出城市,一路暢行無阻,下方是北京擁堵不堪的馬路,成年人們紛紛擡頭仰望拿起手機拍攝,連交警也停止工作仰頭看去,天空中的孩子們青春肆意,地上的成年人滿眼羨慕與向往,這樣一組對照讓我在一瞬間失神:
這才應該是兒童電影該有的本質啊,孩子們哪怕生活再悲苦再壓抑也總能像《小鞋子》中哥哥和妹妹洗鞋的時候一起吹泡泡那樣找到快樂,而成年人也總是會羨慕這樣純真的喜悅。
我相信能抓住這一瞬間的陳思誠導演内心還是留有一絲童心的,可在整部電影的謀篇布局中還是在用成年人的思維去“俯視”孩子的心理,所以才會有秃頭、脫褲子以及最後主角團用幾把“武器”硬剛邪教組織(五個初中生打一群成年人)這樣的惡趣味,或許能引起一兩聲笑,但是之後《外太空的肖邦》和《莫奈》還能靈驗嗎?
“唐探”宇宙的那些噱頭繼續用在兒童電影裡可就真是弄巧成拙了,如何去掉這些成人世界裡的光鮮亮麗才應該是今後兒童電影的導演最需要考慮的。
(文章為個人業餘角度的看法,僅供參考)
-----------
圖片來源:網絡、豆瓣、電影海報、截圖
參考資料:
[1]公衆号【澎湃有戲】,作者小魚/《外太空的莫紮特》:假裝自己是兒童電影
[2]公衆号【影視工業網】/國内首部動捕虛拍結合大片!《外太空的莫紮特》幕後故事
[3]公衆号【電影藝術雜志】,作者楊俊蕾/《外太空的莫紮特》:高新技術式電影的融合升級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