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的五星佳作!進入青春期的萊利加入了新的情緒小人,和新的運作方式。皮克斯又一次用強大的想象力創造出一個更加豐富的情緒世界。
影片裡對于青春期萊利的心理描寫十分細膩真實:對父母絮叨的不耐煩;為了合群而裝酷迎合别人,放棄了做自己;面對友誼問題處理的亂七八糟;因為想融入的目的性太強,被看穿後的尴尬.....看到這些片段的時候好像在萊利身上看到了先前的自己,代入感太強讓人頭皮發麻甚至還需要暫停緩一緩再接着看()
先前的笑點也很有趣,秘密區的小迷糊像冷宮裡瘋了的妃子(bushi)蘭斯的掉幀穿模卡腳撞門框,二了吧唧的包奇..但同時又有笑有淚。
樂樂在腦後區域抱着黯淡的“人格”,“Im not good enough”的聲音愈加強烈地重複着,逐漸帶上哭腔。樂樂懷裡的“Im a good person”越來越弱,用着自我懷疑與失落的語氣直到沒了聲音。從這段開始往後基本是哭着看完全片的。焦慮的失控讓萊利崩潰,但腦後的峭壁崩塌,各色的回憶湧入信念池,最終形成新的複合人格。“Im selfish.”“Im kind.”“Im brave,but Im get scared.”....所有的情緒小人們都紛紛擁抱、接納了這個多變的、“矛盾的”複合人格。這實質上也是萊利與自我和解的體現,最終萊利做到了控制情緒,而非被情緒控制。情緒無權決定萊利是什麼樣的人,而是過往的記憶組成真實的自己。
樂樂說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But every bit of Riley makes her who she is,and we love all of our gril.”我們經曆的點點滴滴塑造成了現在的自己,坦然的讓情緒小人們擁抱它們吧。
《頭腦特工隊2》觀後感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