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起之前為什麼标記這一部了,是因為播客電影巨辯5min在一期六分鐘左右的短節目中推薦了這一部。這裡記錄一下主播老馬的講稿:
導演是影評人出身,電影觀念起源是意大利新現實主義,因此他非常重視電影在曆史社會文化坐标系當中的位置。在他當影評人和最早的電影創作中,西班牙還處在弗朗哥的法西斯統治之下。在他看來,當時的西班牙電影缺乏道德,因此有必要創造出和主流西班牙電影不一樣的電影。
蜂巢幽靈誕生于1973年,是他的首作。電影表面上展現了西班牙鄉村中一個家庭各個成員身邊發生的小事:沉默的父親在養蜜蜂,似乎還在寫論文;心事重重的媽媽在給情人寫信;還有兩個女兒,女兒看了村子裡放映的恐怖電影弗蘭肯斯坦(科學怪人)後産生了奇怪的幻想……就這樣一些瑣碎的事情構成了這部電影。它很像散文的結構:沒有非常明确的戲劇性沖突事件。
但如果對西班牙曆史和這部電影産生的社會背景有一定認知的話,我們應該能明确認識到:這就是一部批評弗朗哥主義、批評自我審查和窒息的社會環境的電影。這部電影裡的每個人都沒有正常地說話,正常地同别人交談。他們都是通過文字來面對一個“不特定”的對象在表達。兒童之間的對話也真真假假、雲裡霧裡,就好像每個人都隐藏在蜂巢之中。這個“蜂巢”可以視為整個社會。電影中每一個人所做的事情都可以清晰地指向同一個方向,即他們每一個人都在竭盡所能地擺脫集權政治對他們日常生活的影響。
我曾經看到過一句話:“在集權社會下,人除了擺脫它之外,沒有辦法去思考和進行其他任何别的事情,隻能做這一件事情。這是一種自然而然存在的、壓倒一切的核心任務,體現在生活當中的每一個細節。”蜂巢幽靈就是這樣的一部電影。
但是我還想強調的是,雖然它的社會訊息非常重要,但是任何一部電影如果僅僅突出于它的政治表達,我不認為它會成為最偉大的電影。這部電影很明顯是關于政治的,但是它又和政治保持了一個非常微妙的距離。故事情節發生的時間節點,就是1940年,是在西班牙内戰結束之後。這場戰争造成的後果的确籠罩在每個人物的生活裡,但是戰争的勝利者和失敗者之間的沖突其實沒有特别明顯的拿出來做對比,沒有真的在電影中正面展現。所以歸根結底這部電影還是關于個人内心深處的冒險吧。尤其是它是通過一個兒童的視角展現。據說導演原本想用成年人回憶兒童時代這樣一個閃回的視角來展開,但後來他決定挑戰一個更高的難度,就把成年人這個階段去掉了,直接進入到曆史,進入到回憶,進入到了一個兒童的心靈當中——這個對于一部電影而言是非常難的,你要用第一人稱進入到兒童的心理世界。但是他做到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會把它當成一部兒童電影。
蜂巢幽靈這部電影最後它所有的“有形”的東西,包括它的政治批判也好、對西班牙的曆史寓言也好、還有對父權轉移的探讨也好(因為這部電影也被視為這個女孩去尋找不同的父親這樣一個故事),所有的這些好像都揮發了,消散了。最後剩下的是一種對人存在于這個時空、經曆了這個時空的一種歎息、印象和感觸。
ps.主播老馬說他隻是随便點評一下,主要是北影節看到這部電影票沒賣完,就推薦一下。即使如此我也受益匪淺了。在這裡貼上原播客鍊接:
51.我的影史十佳,未能在北影節賣光 - www.xiaoyuzhoufm.com
順便推薦一下主播的播客 電影巨辯 ,特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