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參加了“伊姐觀影團”的活動,欣賞了1983年上映的《天書奇譚》4K重置版。看完後大受震撼,沒想到30多年前,中國就有如此優秀的動畫片。

即便到現在,該片的質量也絲毫不遜色于迪士尼和吉蔔力,無論是情節,還是人物,亦或配樂,都有濃郁的中華文化特色,同時有極高的藝術水準。

《天書奇譚》的故事原型,來自于古代小說《平妖傳》。作為中文系畢業生,就結合過往所學,談談這部電影是如何從古典文學中吸取養分,塑造出衆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的。

核心觀點:編劇是電影的核心。

《平妖傳》是神魔小說,這是中國古典章回小說的一種類型。《封神演義》《西遊記》《鏡花緣》等都屬于神魔小說,而《平妖傳》是現存最早的一部。

這本書有兩個版本,兩個作者。

第一個作者是羅貫中,即《三國演義》的作者,他的版本是20回。

第二個作者是馮夢龍,即《三言二拍》的作者。“白蛇傳”的故事,就在《三言二拍》裡,即《白娘子永鎮雷峰塔》。馮夢龍的《平妖傳》版本是40回。

原著中,天書流落人間,被狐妖學會後禍害人間,最後被降服。可以看到,《天書奇譚》幾乎沿用了這樣的脈絡,但具體人物角色則是重新再創作。我們來逐一解析:

袁公 原著:白猿

春秋時代,吳越發生戰争。九天玄女幫助越國讨伐吳國,收了雲夢山的白猿作徒弟。

玉帝叫白猿掌管九天秘書,而白猿卻利用職務之便,偷盜秘書,将其中的道法刻在白雲洞的石壁上。後來,盜書事發,玉帝就叫白猿守衛天書。

動畫裡,白猿變成了袁公,其身着的白衣能體現他的來源。比起原著中偷書,電影裡的袁公有一種普羅米修斯盜火的情懷,把仙術傳授人間。

這個改編,給整個故事塑造了一種悲劇底色。很多觀衆在看到袁公被抓回天庭時,都不禁流淚。

狐母 原著:聖姑姑

原著裡是一隻白狐在修煉成妖,時機緣巧合之下,得到了白猿偷來的天書。後來,她和子女用妖法惑亂世間,甚至發動了一場農民起義,希望改朝換代,最終被道人鎮壓。

白狐生活的時代是宋朝。這也是為什麼《天書奇譚》裡還原了《清明上河圖》的場景。包括位于汴梁的皇宮、繁華的街景、忙碌的商旅等,令人印象深刻。

電影中的狐母,少了一些原著中母子情深的情節,保留了她狡猾奸詐的部分。原著裡,她撒了一泡尿假扮聖水欺騙官員的情節,經過藝術化加工,成為電影的笑料之一。

蛋生 原著:蛋子和尚

原著裡,寺院方丈在水中摸到一個蛋,孵化出一個小孩來。這小兒就是後來的“蛋子和尚”。方丈把他視作妖怪,挖坑掩埋。小孩子沒有死,長大後去白雲洞求法。

電影的改編是極其成功的,把一個意志堅強的遊僧變成了一個可愛的小孩子。原本具有道德教化性質的人物形象,就一下子有了很多童真童趣。

同時,蛋生在原著中和三隻妖狐曾經一同修道,但電影中就删去了這段情節。雙方直接就變成了對立面,這樣的改編讓角色性格更為集中,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

在電影結尾,蛋生最後的那一聲“師父”,真的是催人淚下。為我們老一輩優秀的配音藝術家點贊。

狐女 原著:胡媚兒

原著中是老狐狸聖姑姑的女兒,母女一起雲遊求道。她由于美色,被權貴、富商、妖道等觊觎,多次遭遇兇險。後來,她嫁給了起義軍的首領王則。

在書中,王則是武則天的轉世,而胡媚兒是武則天男寵張昌宗的轉世。因此兩人今生有了一段孽緣。

原著裡,胡媚兒學會了變錢米之術。電影中借用了這個情節,狐妖母女把錢财變到縣令家中。相比于原著的獵奇法術,這段改編簡直畫龍點睛:

——錢财不是憑空便來,而來自平民百姓之中,其中蘊含了對封建社會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諷刺,可以說意味深長。

僅僅是這一處改編,就超出受時代和見識所限的羅貫中、馮夢龍等文人太多,批判意味大膽,藝術手法娴熟。

阿拐 原著:左黜

阿拐是電影中的“搞笑擔當”,單腿跳的樣子令人忍俊不禁。

在原著裡,他是狐母的兒子,被獵人射傷了左腿,因此叫做左黜。在學會道法之後,母子三人在汴梁橫行,甚至還戲弄了黑臉包拯。最後他撺掇妹夫(王則)作亂,事敗被雷公劈死。

電影改編了阿拐瘸腿的原因,他是因為喝酒逃跑不及而短腿,這就增添了許多喜劇色彩。同時,整個王則起兵的情節都删去了,讓電影更加聚焦在懲惡揚善的主題裡。

在觀影分享時,一位兒時綽号“阿拐”的觀衆分享讓人動容,他說:“這就是我們的童年啊!”的确是這樣,那個年代國産優秀動畫片井噴,那時候的小孩子是幸福的。

...

分析完人物形象的塑造後,讀者可以理解,《天書奇譚》的創作者借用了《平妖傳》的人物,重新創造了一個新的故事,相當于是一部藝術成就超過原著的“同人作品”。

許多電影人都認為:“編劇是電影的核心”。

星星最欣賞的導演李安,自紐約大學電影系畢業後整整“蟄伏”六年。李安自己說,他可以去片場工作,像很多人一樣先接近電影,養家糊口再追求理想,但他認為編劇才是一個導演最重要的。

因此,在“家庭婦男”生活的六年裡,李安其實是在沉澱。接下來,他有了兩個在台灣獲大獎的劇本:《喜宴》和《推手》,從而赢得了成為導演的機會,書寫了人生大轉折。

正是編劇能力,給了李安一飛沖天的機會。同樣,優秀的編劇,是《天書奇譚》之所以成功的關鍵所在。

作為愛電影的票友,星星知道:昆汀、比利·懷特、斯蒂芬·斯皮爾伯格、呂克·貝松、彼得·傑克遜、賈樟柯、徐克、馮小剛等優秀導演,都是編劇出身。

看這些導演的片子,總會感覺情感真實細膩、情節符合邏輯,他們為演員量身訂做劇本,也給電影注入了靈魂——他的生活閱曆,他對社會的洞察、他對人生的感悟。

講好故事是第一位的,這最為寶貴。或許,這便是優秀電影的天書吧。

倘若在光影之中,能看到人性的閃耀,作為觀衆也是很幸福的。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