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了兩個多月,李宇春這一期終于上線了。作為她17年的歌迷朋友,非常欣喜能夠在節目中看到一個越來越開放,越來越願意打開自己的李宇春。感謝陳曉楠老師能夠以坦誠且平視的态度去剖析她的内心世界,或者說聆聽她的故事和心聲。說實話,陪伴她成長的這些年裡,見過太多形形色色的媒體,質疑、有失公允的聲音幾乎充斥在她“參加工作”以來所有的成長軌迹中,所以當這期能夠正視她且不帶有偏見的對話如同麟毛鳳角般出現在大衆的視野時,對于每個喜愛李宇春的朋友來說,都是彌足珍貴的。
我自己也是一位内容工作者,也常常思考,在流量為王的快節奏泛娛樂化時代裡,還有沒有人願意緩一緩腳步,去打磨生命的質感,去觀察人間百态,去感受我們身邊活着的真實而具體的“人”。很開心,我在《我的青銅時代 第二季》節目裡看到了這一點。
節目中到訪的每一位嘉賓都是在聚光燈下開展工作的人,他們有不同的身份,是足球教練,是演員,是作家,是歌手,也會被人群賦予不同的标簽甚至是刻闆印象。面對這樣的群體,如何撥開流于表面的觀看去探尋他們内心真正的熱愛與選擇,就變得格外重要。人是産生了自我意識的局部宇宙,也是一棵有思想的蘆葦,唯有撇去冠在他們腦袋上的符号,面對面見到真實的面孔,以平等的視角對話,才有抵掌而談的可能。
一期隻有不到一個小時的節目,卻能讓很多人對熟知姓名十餘年的藝人有一些改觀,或者說有更多面的認知,已經是很了不起了。一個人生活的腳印會成為诠釋他的評價,而節目組就充當了那個去考古并挖掘“腳印”的角色,你們沒有對“腳印”進行加工和美化,而是原封不動地展示給大家看,把那個真實的具體的“腳印”放置在大衆面前,不需要誰做任何評價,“腳印”自己會說話。
我想起年初看過的徐冰老師的一個展覽,他用66萬根富貴牌香煙拼成了一張虎皮,香煙細節滿滿,但最戳中我的是牆上的簡介——“……對煙草不帶主觀判斷的切入……要是總帶着道德和利害關系的評判,就看不到其真實的部分。”對香煙如此,對人亦是如此。
當市面上大部分媒體都臣服于“快餐文化”,當“短平快”成為新的流行方式,看到節目組還在深耕内容,還願意紮根于真實的對話當中,對于那些不願意醉眼看世界的人間觀察者們來說,真是莫大的撫慰。感謝節目組的用心,期待你們繼續做出真實有深度的好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