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喜歡《裡斯本丸沉沒》上映第一天就買票去看了,結果看完一肚子氣,管虎的電影我再也不會看了。

最生氣的點是,主創魔改了東極島漁民出于善良舍命救人的曆史事實,強行加入漁民内部的對立,漁民與外部的鬥争,硬是要寫成俗爛的複仇(?),拉低了最重要的立意。

為了完成這個目标,電影大費周章地鋪墊了一系列的矛盾,包括不限于:吳磊朱一龍與漁民的矛盾(東極島内部矛盾),吳磊與朱一龍的矛盾(兄弟間的矛盾),漁民與保長、教書先生的矛盾(島内本地人與外來者矛盾),漁民與日軍的矛盾(島内居民與侵略者的矛盾)……

為了塑造矛盾,前面的劇情全是家常瑣事又臭又長,和曆史事件毫無關系。到了日軍進島的時候,為了突出侵略者的醜惡毫無尺度地展示血腥暴力場景。不是說直接呈現這些殘忍的畫面不好,而且呈現的方式太赤裸簡直像cult片,看得人生理不适。

看完我有一堆為什麼想問,比如電影砍頭的畫面,展示出來也就算了,為什麼要反複切換好幾次?為什麼要完整地拍攝小孩子被殺害的畫面?為什麼要把鏡頭對準島上日本兵的屁股??為什麼要拍朱一龍和倪妮調情??為什麼要讓漁民出海救人的時候像猴子一樣大喊痛快??到底是誰想看這些東西??真的有點惡心

抗戰題材最不需要的就是反複渲染這些殘忍的東西,作為我們民族的共同傷疤,作品隻需要客觀克制地展現就足夠激起觀衆情緒了。這點《南京照相館》就是最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