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 ——《哥林多前書》第13章第13節
原文刊于ANDA獨立電影
《水中女妖》作為補完沙馬蘭的最後一個階段中最為突出的影片,當然它也是沙馬蘭最偉大的電影,它無比質樸,天真純潔,以及,大智若愚。
如果要詳細讨論沙馬蘭的電影,必定要從其早期電影《小鬼一籮筐》中進行探究,這部影片完全稱得上是閱讀沙馬蘭的說明書,不僅它之後的大部分片子都有着其影子,而且它也造就了沙馬蘭自己和他後來的電影,不出意外的,《小鬼一籮筐》成為了一切的緣由。在這部影片中沙馬蘭讓主人公不斷地在現實中找尋超現實的征兆,最終發現神迹就在眼前,這似乎啟發了或者說堅定了沙馬蘭的某種信念(對電影亦或是宗教)。基本上這成為了他之後大部分電影中内在的以及無需解釋的邏輯,因而常常被導演自己省略掉,因為沙馬蘭早已把這當成一種既定的事實。
沙馬蘭的電影大緻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環境中突然闖入的怪異,在這之中最為典型的是《拜訪小屋》,一隊人突如其來的闖入家中,給你講一則你無法相信的故事,然後在不斷的搖擺和懷疑中選擇了相信,這樣的結構同樣可以變成一種比喻來描述他的其他電影——《天兆》《第六感》《不死劫》等。另一類是人類突然闖入陌生環境之中,然後逐漸探明其機制和古怪,比如《滅頂之災》《老去》《探訪驚魂》等。
另外,自天兆之後,沙馬蘭開始喜歡構建小巧的空間裝置,并在其中生成概念。而《水中女妖》算是其中比較早的一部,且屬于第一類,也是這之中最好的。盡管我們肉眼可見這部影片的制作粗糙至極,但其光芒之處依舊無法被掩蓋。沙馬蘭在這部影片中邀請所有人一同參與故事的講述,他相信所言皆真,所見皆實(看電影),就如同他相信電影一樣。我們所需要做的僅僅是變成孩童,接受和相信他的童話。
這當然充滿困難,在許多批評者當中,經常會出現的現象是,認為喜愛他作品的人通常都是借助過度解讀和闡釋才能搭建起通向理解它的橋梁。但事實恰恰相反,批評者們最熱衷于指出的所謂邏輯問題,其分析方法的本質依舊是闡釋和解讀,而某種潛在的“邏輯鍊條”的斷裂則正會導緻得出“不符邏輯”的結論。能深刻察覺到影片所表達意涵的觀衆通常從未采用闡釋的理論,僅僅隻是依賴信任,因為對于沙馬蘭而言,愛無需隐藏,我們所看到就是真實,不存在謎底,因為答案一開始就早已給出,它們需要人類跨越邏輯的隔閡從而直接傳遞給我們。
也正因如此,沙馬蘭才會在《水中女妖》裡讓主角毫無轉折的相信女妖存在的現實,因為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到達他表達的核心,也是沙馬蘭對電影和我們的态度——永恒且無條件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