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片子開始挺平淡的,一邊玩手機一邊看。就像一個饑腸辘辘的人,我也是好久沒看電影了。前面吃了9個饅頭都沒有吃飽,吃到第十個,觸動的胃的盈虧平衡開關,胃才給了反饋信息。于是又開始回憶前面九個饅頭的味道。後勁真足。
包含的話題很多,北漂,返鄉,中年,理想,生死,愛情,親情。技巧上,電影套着電影,又套着紀錄片。一鍋的好材料,好廚子,豐富的烹調經驗,奈何鍋太小。Aiming to the moon,if you fail,you can touch the star.所以片子還是真的不錯。
吳迪就像是大多數北漂文藝青年,還是保持着率真和活力。在父母妹妹眼中,他已然是中年人了,自己還覺得自己年輕,吃飯都可以像年輕人一樣吃很多,還可以繼續上路。口欲便是欲望的一種,年輕人都有強烈的欲望,像每一個初來北漂的年輕人一樣,野心勃勃,覺得這裡便是自己建功立業的地方,剛回家鄉,這種感覺依然是存在的。當那種欲望慢慢消退,人也就開始慢慢的衰老。想想自己剛來北京,沒有住地下室那麼苦,唯一比較難的是早上的地鐵,天通苑南上車,坐到北苑下,每天上班下班,回去就是看書,看電影,打球,來打發時間,就這麼也過來了。并非是如履薄冰,但是從投胎,念書,生活,工作,等等這些,但凡一步走偏了,也便是沒有現在的我。排列組合以下,這個幾率應該趕上中彩票了。不管過的怎麼樣,這都是億萬分之一的幾率。也沒什麼遺憾,人生便是迎難而上,見招拆招。和那個不知道的對手,鬥一輩子,到最後,逗剩下的時間。
片子的背景應該是四川重慶那邊,濃濃的口音,讓人感覺更真實。吳迪和父親去老張家裡求辦事,上來就是看到老張被媳婦打,頭都打破了。老張還想讓媳婦給客人倒茶,扳回一些顔面,結果被媳婦無情的回怼,最後因為失血過多,上了救護車。這算是川渝特色了吧(吳母張口便是老子),如果中國哪裡能出一隻達荷美女兵軍團,那一定是在川渝地區。男女平等的年代,如果還是抱着大男子主義的想法,那就大錯特錯了,畢竟大清都亡國100多年了。
和柳柳的重逢,點燃了中年人的第二春。柳柳已然成家,而吳迪還是單身一人,注定這是一段沒有愛情的主線。吳迪還保持着大城市裡的優越感,天真的像個孩子,覺得自己優秀聰明,又自作多情。柳柳則是世故許多,吃一頓肥腸面,就把吳迪的情況了解的七七八八的。中年人還是直接些好,跳過支支吾吾,開門見山,各取所需。柳柳看重的是吳迪這個鮮活的題材,一個拼命的掩飾自己的失敗和落魄,一個就是想抓拍回鄉人的失落和反差,如果是這麼發展,必然沒法進行下去。
導演的一番話給了她啟發,要拍些積極向上的人物。吳迪顯然不是,于是乎,得給他找點事,找點跟他相關的事,鼓勵他把自己的劇本拍出來吧。返鄉積極向上的形象,這不就有了麼。柳柳才是最好的導演,導演着吳迪的人生。把吳迪送到橋上看風景,柳柳便能在橋下繼續她的事業了。人生如戲,你是要演給别人看,還是演給你自己看。
這裡面就很耐人尋味,吳迪和李老師本來在争吵,結果柳柳拿過來攝像機時,兩個人表現得很謙讓。我們生活中,經常也會給自己放一個攝像機在旁邊,在鏡頭之下做着循規蹈矩的事,按照社會的運行法則去生活,成為合格的一個配件。突然有一天,總會覺醒的,把攝像機砸了,把自己找回來。不然就會像李老師一樣,一陣風過來,吹走了假發,馬上就不知道怎麼辦了。生老病死,總是這樣運行,秃了也是你,老了也是你。
吳父這個角色,演員真的很出彩。絕對是老戲骨。話不多,但是表情動作都很到位。在郊外遠遠的看着妻子拍戲的一幕,眼裡的表情很豐富。尤其是江美玲去世後,整個人的感情表現進入了一個爆發期。上香的時候,找孩子們要打火機,兩個孩子都給了,卻隻拿了女兒的,這裡明顯還是怪吳迪,覺得是吳迪拍電影,導緻了江美玲的意外。
他不曾做錯什麼,隻是想展示一下一家之主的地位,好不容易幫吳迪辦好了工作,想着能被家人肯定,卻發現孩子拒絕了自己的好意,一怒之下想要翻桌子,卻被女兒死死的按住桌子,動彈不得。還把自己的腰給閃了。可能看的時候會哈哈大笑,但是仔細想想,自己是不是早晚也會有這麼一天,對周圍的一切,無能為力。隻能扶着腰,離開飯桌。這位演員把這一切,演繹的淋漓盡緻,真的很難得。這樣的一個人,最後為了妻子的夢想,兒子的心血,穿上了妻子的衣服,補拍了吳迪電影的最後一個鏡頭。面對外面的誘惑,他用無聲的沉默,替妻子做個決定,維護了這個家庭的完整。最後鼓起勇氣,轉頭的一瞬間,面對大家和鏡頭,完成了和妻子,和兒子,和自己的和解。
關于理想,這是個俗氣的話題,又是個不得不說的話題。我們總在探讨成功,失敗,人生的意義。這個片子裡金句頻出,我就不一一列舉了。活在當下,過好當下的每一天,這便是我自己人生的意義了。如果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每一天,那便是賺到了。
記錄片最後還是被剪輯成了吳迪最不希望看到的一個版本,一個頹廢啃老的形象,這樣才符合家鄉人的預期,你混的好,我們見不得,你混的不好,我們就開心了,這就是大家的共鳴,大家喜歡看這樣的紀錄片。除了父母,别人見不得你的好,這便是人性。諷刺的是,吳迪自己沒有通過寫劇本,拍電影來出名。什麼都沒幹的導演,通過他的失敗人生,拿了大獎。
影片的最後,柳柳和吳迪相互開車,走走停停的,其實很出彩。最後兩個人誰也沒有打破沉默,吳迪有自己的驕傲,開着出租車,孑然一身的自己,早已沒有了任何的優越感,而且心中的那份自作多情,也被柳柳旁邊那個男人的出現,給撕得粉碎。柳柳的世故,讓她顧及吳迪的面子,假裝看不懂,各自走各自的路就好了。人生之路,走走停停,有人辭官歸故裡,有人星夜赴考場。
吳迪送别妹妹,回到家裡,打開電腦,開始寫劇本,名字就叫走走停停。我覺得導演應該看過獨自等待的。緻敬一下,這部将近20年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