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将創作視角聚焦于種種獸性與人性議題的今村昌平,其電影《鳗魚》中鳗魚這一符号承載着直指主題表達的重要象征作用。
一方面明喻着主人公山下的外部現實境遇。在影片中,今村昌平直截了當地将魚叉刺入痛苦扭曲、被囚禁于魚缸、撫養來曆不明的後代的鳗魚與殺妻、入獄、撫養他人孩子的山下并置在一起,利用鳗魚“獸性”與山下“人性”中的共通之處将二者聯結,使鳗魚的遭遇成為山下命運的能指。
另一方面,鳗魚則暗喻着山下拓郎的内部精神世界——自我囚禁與解放。假釋之後,山下雖獲得肉體層面的自由,内心卻依然因往事而自我囚禁,變成一個視鳗魚為至親、初遇桂子時萬般拒絕的、與人類社會格格不入的“怪人”,在超現實的鏡頭表達下一次次被往事拉入深不見底的魚缸,“成為”被困在魚缸中的鳗魚。然而在曆經種種事情之後,山下不顧重回牢獄之災毅然決然幫助桂子解救危機、承諾撫養她的腹中胎兒則标志着山下完成拒絕桂子到接納桂子、對人性失望到重回人類社會的弧光,而影片結尾将囚禁的鳗魚放歸自然,則象征山下的内心如鳗魚般走出禁锢,與自我達成和解,使鳗魚成為山下精神狀态轉變的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