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命是用來追尋别人的生活,滿足别人的期待,這一遭,來與不來,都無甚區别。

快樂的豬和清醒的思想家,你選哪個?

說實在,基于文化環境的原因,我總是get不到外國影片的幽默。但是也許是怕我這種俗人看不懂,很多道理都是平白直述的。

故事的開頭是所讓衆父母心之向往的,令學子心生恐懼的學院,像絕大多數人年少一樣,父母為了讓子女考上大學,總是讓自己去更好的學校。

電影中的學校被稱為“地yu學院”,是個名校,有許多名人誕生于此,有突出的升xue數據,有一套系統科學的教學方法,能夠讓更多學子考上大學,完成父母的期待。

一群少年,一位不按常規出牌的老師,以及一所科學系統的學院。少年們被父母安排好了未來的就業方向,安排好了學院,在這個年紀,少年們所有不符合父母,不符合現實“夢”都被po按下蘇醒鍵,要按着父母規劃好的方向前進,要按着學院的科學方法學習,不能成為異類喲。

基廷老師,一個詩歌老師,不按常規出牌的老師。我一直覺得,年少時能遇到一個思想啟蒙老師,是人之大幸。語文、英語和數學,是從小學貫穿到高中的科目,整整12年,我遇到了很多解題技巧,如何選取正确答案,如何寫出滿分作文。老師們說,“努力看上某中學”,“考上大學就好了”。

老師們說的不無道理,但也不全是真理。

我常常在想,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是把人培養成标準統一的工人?還是引導他尋找自己?是照本宣科?是教人聽話?還是……傳道授惑,師者也。

尼爾si了,一個熱愛演戲的學生zisha了。原因有很多,一是少年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恰恰與父輩相駁,反思我們現實生活中,也有挺多父母不顧孩子意願,基于“為你好”的想法強加很多東西。二是少年與父母缺乏溝通,一味地退讓,到zui後,默默走了另一條路,或許多點溝通,就不會有bei劇了。

我看着基廷老師,看着學院,看着那群少年。我在想,人人趨之若鹜的學院,或許能培養出社會需要的成功人士,但要找到自己的路,還是需要自己去走。我又想,若是我是那些少年,面對學院和父母的壓po,我也會低頭,目前的我,力不能及。所以,基廷老師,後悔教他們“及時行樂”,“勇敢走自己的路”嗎?

文末,如果有時間,看看圖片裡的文字吧,或許能有點啟發,有點啟發就很不錯了。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