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科特不是第一次把電影拍糊了,《黑金殺機》《古馳家族》都是有名的賠錢電影,即使是他擅長的史詩題材,也有《羅賓漢》《法老與衆神》等平庸之作。最近十年,老爺子似乎沒有拿得出手的名牌,上一次讓人為之一震還是2012年的《普羅米修斯》。所以我對這部《拿破侖》并沒有什麼期待。心想着電影院裡看到老爺子的史詩大作,就算是乏善可陳,也沒什麼可計較的。畢竟在2023年還有用傳統制作手法,堅持用真人講述宏大叙事,僅憑這一點就值得在電影院裡好好享受一下。
抱着這樣的心态來看,服飾、戰争場面、巴洛克音樂加上老爺子熟練的叙事運鏡,應當說《拿破侖》倒是沒有多少失望。如果說有不足,我以為偏流水帳式的叙述沒有十分明确的表達意圖。影片結尾時打出的那些個死亡數字,是想說輝煌的曆史下掩蓋了身如齑粉的百萬蒼生?但電影中類似的主旨并不凸出。考慮到還有四個小時的導演剪輯版,我姑且等等再下結論吧。說不定會有《美國往事》那樣的評價反轉呢。
抛去這些,影片給我最大的感受,是斯科特老了。不知為何整個電影都透露出一種老态。鳳凰男雖然演技在線,但動作表情都少了一份英姿勃發的生氣。一衆配角也都是老氣橫秋,完全沒有革命者創造曆史的那股子沖勁。我以為選角總體是不如意的。故事講起來四平八穩,缺少揪心的戲劇沖突,甚至能數得出來的高潮都沒有,如同流水帳式的完成作業也是最為人所诟病。通篇看下來,我仿佛看到監視器後面那個垂垂老矣的斯科特,執導電影多少已是力不從心了。電影有沒有“勁”,是能看得出來的。《角鬥士》裡的沖天豪情、《黑鷹降落》裡的決不屈服,最應被銘記的是《女大兵簡》《末路狂花》的義無反顧。老爺子名留影史靠的就是這股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狠勁。如今在《拿破侖》裡卻找不到了,即使他拍的是一個曾縱橫歐洲的英雄。無論是片中的主人公,還是鏡頭後面的老爺子,似乎都萎掉了,怎麼努力都硬不起來。這點像極了片中拿破侖千方百計求子于約瑟芬而不成。于是我想,難道老爺子花這麼大筆墨來書寫兩人的愛情,是在暗示自己的烈士暮年?
每個人告别的方式不盡相同,這個方式很符合斯科特,在80多歲還敢于挑戰完成一部史詩巨作,他是想說即使萎掉了也還是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