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熬夜到12點把這部電影看完,整夜躺在床上胡思亂想、輾轉反側,今天又是一大早乘着三個室友還在睡覺趕緊起來把影評補寫掉。

我的觀影順序是:諾丁山-真愛至上-四婚一葬。看到四婚一葬評分如此之低,我真的是悲喜交加。悲的是,又看到一部如此優秀的電影又要被埋沒,喜的是大部分觀衆由于審美水平實在低下而不能欣賞此片,更多人因為評分低的原因會錯過此此篇,而我卻能在偶然間發現這部被埋葬了的傑作,并能欣賞到的他超高的藝術水準。不得不說是冥冥中自有神靈暗示,要我将此片發揚光大。

諾丁山、真愛至上,四婚一葬可以說都保持了超高的制作水準,前兩部偏向形式主義,而四婚一葬則是現實主義與形式主義平分秋色,看似不倫不類,但其實表現出的藝術張力絲毫不遜色于前兩部 ,這也是我為什麼偏愛四婚一葬的原因。

男女主的愛情線采用了較多現實主義的手法,兩個人在婚禮上結識,男主對女主見色起意,當晚就發生關系。劇情看似平庸俗套,但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結合卻完美诠釋了什麼才叫真正的浪漫主義。不需要海誓山盟,也不需要驚心動魄,不需要人性的考驗、道德的審判,愛情是每個人最寶貴的随身物,但隻需要一個眼神就能被人攫取。狗與狗看對眼了,便可以相互交配,而我們在衛道士的洗腦下卻必須跨越層層險阻,許下無數不可能完成的承諾,才能一睹愛情的“真容”。所以說有時做條狗也不錯。

本片最被津津樂道的莫過于女主向男主袒露情史的片段了,從第一個數到第33個,仿佛獵人在清點自己已經到手的獵物,臉上鬼魅邪蕩的笑容又使她好像化身中世紀的女巫,讓人不寒而栗,而口中描述的卻是與曆任情人的風流韻事。如此強烈的反差,毫無保留地映襯出女主的性格。我想熒幕外的觀衆看到這也必定能與感男主感同身受,不得不被女主的魅力所折服吧?

本片的另一大亮點當屬男主幾個朋友的暗線了,這樣的叙事結構在諾丁山真愛至上中也有。比較有意思的是,即使主線已經有了這麼誇張的渲藝術渲染力,但是幾條暗線似乎也絲毫不受影響,不得不再次感歎大導演和編劇們的功力。不過我還是想再次提一下克裡斯汀飾演的Fiona的這條暗線,為何在圓滿的劇情中還要加上Fiona這個突兀的存在?細細回顧本篇我們又會發現:“哦,原來是導演們想告訴觀衆浪漫主義并不是所有症結的靈藥,因為我我們有可能終其一生都等不到我們愛的那個人出現。世間還是會有寡婦鳏夫,還會有孤獨與寂寞,還會有始亂終棄,還會有謊言與出軌,還會有暴力與冷暴力。”其實我并不是浪漫主義的信徒,但我不得不承認,本片的确給了給我好好上了一課,因為他告訴我:愛情不需要道德作為保護色,因為它本身已足夠強大,婚姻不是戰争與和平,更不是囚籠與枷鎖,不隻是鮮花與掌聲,不隻是轟轟烈烈,車水馬龍。而是要心與心,放下僞裝,赤誠相見